•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山东“十四五”主要能源指标如期完成,1亿人用能需求获坚实保障

2025-11-07 10:32:47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11月6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山东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德雁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山东省统筹能源供应保障、绿色转型和改革创新,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山东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能源指标将如期完成,1亿多人的用能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能源成为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图片4.png

  五年砥砺奋进,扛起能源安全硬担当,供应保障的基础更稳。五年来,山东省能源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向稳而立,加快构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全面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电力需求,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在生产侧,稳定省内“基本盘”。深入开展煤矿采掘接续和油气增储上产行动,全面做好稳产稳供,煤炭、原油年产量保持在8600万吨、2200万吨左右,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1/10以上;强化支撑性保障性电源建设,截至9月底,山东省电力总装机达到2.5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省内机组年发电量将达到7000亿千瓦时左右。在供给侧,畅通运输“大动脉”。坚持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加强能源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陇电入鲁、中俄东线山东段、沂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先后投产运行;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省域交直流混联大电网,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突破9.5万公里;形成互联互通的山东省油气“一张网”,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面构建起东西互济、内外协同的能源供应保障网络。在应急侧,用好储备“调节器”。强化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成青岛董家口和龙口南山LNG接收站、鲁北储煤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吨,各类储气设施储气能力达25.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十四五”以来,在全网最高用电负荷常态化破亿、屡创新高、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山东省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总体平稳有序,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五年矢志不渝,紧紧锚定双碳战略目标,能源转型的底色更绿。五年来,山东省能源局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发展进入速度最快、质效最好、活力最强的“黄金期”。山东省能源局追风逐日、向新而行,一体推进核、风、光、地热等清洁能源多元发展,加快推动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先后突破“东部沿海率先破亿、历史性超过煤电”两个重要关口,目前装机容量达到1.34亿千瓦、是2020年的2.8倍,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53.4%、提高了22.6个百分点,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山东省能源局多管齐下、促进消纳,主动适应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电化学等储能设施多元发展,960多万千瓦新型储能让系统调节更加灵活高效;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创新“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企业和用户“削峰填谷”,这些都让绿电既发得出、又用得好,目前山东省每3度用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山东省能源局坚持上大压小、上新压旧,紧盯电煤这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环节,制定出台煤电转型升级、燃煤供暖锅炉清洁替代、亚临界机组改造退出等行动方案,系统形成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推进体系,走在全国前列。统筹大型清洁高效煤电建设和落后小煤电关停并转,四年多来,累计退出小煤电1227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8878.5万千瓦,加快推动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标杆。

图片5.png

  五年勇毅探索,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发展的动能更足。五年来,山东省能源局瞄准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强化技术引领、数智赋能,推动能源行业创新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荣成石岛湾核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大国重器”相继在山东省落地;首个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煤电机组建设有序推进,百万吨级CCUS、300兆瓦大型先进压缩空气储能、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硬核科技”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国家燃料电池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科技策源能力持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主动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产业园等试点项目破题建设,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核能跨区域供暖、车网互动充换电等示范应用全国领先,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智能化发展走在前列。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智技术在能源领域推广应用,促进能源设施数智化升级,全球首个商用AI大模型赋能智能矿山建设,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与高效运营的科技“新翼”;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这些“千里眼”时刻守护着管道安全;国网山东电力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精准负荷预测、调度指令智能护航,打造“电网调度智慧大脑”。

  五年攻坚突破,扎实用好改革关键招,能源治理的效能更强。五年来,山东省能源局坚持先行先试,用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办法,持续激活能源转型发展的“强引擎”。市场环境更具活力。作为全国首批电力现货市场改革试点,全面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全周期、全品种电力市场体系,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到4.3万家,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51%,电力市场规模实现“量质齐升”;率先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并推动成功落地,探索形成新能源全面入市的“山东方案”。支持政策更加给力。率先建立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明确电量交易、容量补偿、容量租赁等盈利渠道,有效疏导电站投资建设成本,蹚出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路径;专门拿出财政资金,对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对地热能开发试点、政府煤炭和天然气储备、小煤电机组关停等予以支持和奖补,有力促进了能源转型发展。项目投资更有动力。制定重点能源项目管理办法,实行“赛马制”“亮牌制”等激励淘汰机制,推动近几年能源领域项目每年投资均超过2000亿元,为稳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放宽能源开发市场准入,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山东省能源资源开发,持续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比如,竞配的陆上风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占到四成,核电项目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引入民营股份,有效激发了能源项目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民营经济成为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山东省能源局端牢能源饭碗,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出了一条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路径。“下一步,山东省能源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能源支撑。”郑德雁强调道。


编辑:马婉君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