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宏网讯 11月4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应急厅二级巡视员彭兆峰在会上介绍:“对非煤矿山企业开展上门帮扶指导是今年推行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从目前看,已取得四方面成效。”
一是排查深度与精准度进一步提升。上门帮扶指导以深入排查风险隐患、精准整改治理为目标,帮助企业将隐患排查向“深度体检、精准施策”拓展。在深度上:采取“历史资料溯源、现场踏勘验证、人员问询核实”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体检”,平均每座地下矿山用时5~7天,查阅资料广度、现场踏勘范围、提出问题质量都远超以往。在精准上:聚焦采矿工艺、灾害风险、现场管理等要素,从制度、技术、人员、管理多维度发力,深入挖掘隐患背后的管理漏洞、技术缺陷,“一矿一策”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彭兆峰表示,截至目前,帮扶发现的9898条一般问题隐患已整改9590条,整改完成率达97%,192条重大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消除。

二是监管服务机制效能显现。一方面,以上门服务方式深入企业,统筹开展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许可核查、日常监管等工作,主动听取管理人员关于安全生产瓶颈、难点等诉求,帮助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现场踏勘和面对面沟通交流,帮助解决了一批安全生产的难点、痛点,赢得了矿山管理人员的广泛认同,不少矿山主动申请帮扶。
三是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治理。防范大面积冒顶风险,督促地下矿山充填历史遗留采空区约195万立方米;压实防治水工作责任链条,监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山补齐专业机构、专业队伍、专业装备等短板。累计核查整改企业安全责任清单1万余人次,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1500余项。推动淄博高新区等矿山集中地区开展区域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四是基层监管能力显著提高。“通过省级带头、‘以干代训’的形式,省市县三级监管人员共同编组、分工检查,全省68个有非煤矿山的县(市、区)263名监管人员全部参与帮扶,同专家一道查找问题隐患、起草帮扶报告、督促整改闭环。”彭兆峰说,同时,指导13个市611名政府及部门负责人逐矿落实包保监管责任;推动潍坊、乳山、长清、东平等地应急部门设立专门监管科室、配强专业监管人员,筑牢监管组织保障基础。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