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晋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会议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领导出席发布会,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两统一”职责,统筹保护与保障,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有效支撑和助推了高质量发展。
全面开展调查监测,自然资源家底更加清晰
全面完成并启用了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分类开展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动态掌握各类资源状况。根据年度变更调查,截至2024年底,全市耕地面积296.87万亩,林地面积748.11万亩,草地面积117.72万亩,湿地面积1.02万亩,建设用地面积104.58万亩,未利用地面积64.69万亩;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
在矿产资源方面,全市共发现24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查明资源量312.2亿吨,煤层气地质储量6141亿立方米。全市现有煤矿采矿权119个,年产能1.45亿吨,煤层气采矿权、探矿权23个,非煤矿业权26个,年产能1122万吨。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格局更加优化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率先获批,全省第一划定“三区三线”,明确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构建全市“两环两带三区、一核四级多廊”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围绕“一体两翼、六大组团、多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集中编制各类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实施总投资1162亿元、172个项目的城建三年行动,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编制完成71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787个村庄规划,推动构建“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的“千万工程”总体布局,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探索文化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的新路径,统筹保护和发展,激发遗产活化利用动能,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认真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保护耕地更加严格
市、县、乡每年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状,全面推行了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采取“长牙齿”硬措施,坚决执行“四严禁”,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从严落实占补平衡制度,深入开展耕地保护整治提升、“大棚房”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行动,并积极稳妥推进耕地恢复整改,数质并重,圆满完成了292.39万亩耕地、261.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守了耕地红线。
推进资源利用提质增效,要素保障更加精准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年度用地计划指标重点向优势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乡村振兴领域倾斜。
“十四五”期间,全市获批新增建设用地52970亩,有效保障了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张峰水库晋城调水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批复乡村建设用地3658亩,有力保障了乡村振兴发展用地;使用国家单列农民住房用地计划指标,解决农民建房用地464亩,保障了农民住房需求。
深入开展了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提速增效行动,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查”模式,进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用地审批时效大幅提高。大力盘活低效用地,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7181亩、闲置地2376亩,“标准地”供应5003亩,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实施系统治理,自然生态持续好转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两河两高一路”为重点,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生态修复绿化造林9.5万亩、建设森林乡村23个、完成村庄绿化69个、义务植树2100万株,森林抚育13.77万亩。
统筹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林长制工作连续3年考核为全省“优秀”。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5个项目,整治规模1.66万亩;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8906亩;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46座,绿色矿山创建数量位于全省前列,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一体推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资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清零行动”和整治不动产“登记难”专项行动,化解了19.3万套房屋登记难题,全市完成了32.35万宗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建立了“互联网+不动产”和“地证同交”“房证同交”“带押过户”等一整套便民利企机制,不动产登记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积极构建自然资源保护监管体系,严格地质灾害防治、森林草原防火,严厉打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今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紧紧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统筹保护与利用,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质效,以自然资源高水平管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城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