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县域层面正逐渐成为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的重要阵地。2024年4月,由威海荣成、泰安岱岳、枣庄薛城、聊城冠县四地共同发起成立了山东省首个县域城市信用发展联盟——“海岱联盟”。该联盟通过跨区域信用合作,不仅促进了资源互通,也为推动县域信用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0月25日,“信耀齐鲁会客厅”第十一期节目上线,特邀威海荣成市社会信用中心副主任黄春晖、聊城冠县社会信用中心主任李亚楠、泰安岱岳区社会信用中心主任马小波、枣庄薛城区社会信用中心主任吴娜,及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韩芳五位嘉宾,共话“海岱联盟”的建设经验与未来发展。

“海岱联盟”的诞生,源于四地对县域信用建设的深度思考与共识。黄春晖表示:“荣成、岱岳、薛城、冠县分处山东省不同区域,具有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经济的多边发展特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四地不论从重视程度、组织架构,还是制度建设、推进力度,不论是政策实施、体系搭建,还是场景建设、社会氛围,既有相似性、兼容性,更有关联性、互补性,具备相互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打破“单兵作战”局限,四地秉持“联动、共建、共享、共赢”宗旨,以“相互尊重、平等自愿、注重协作、互学互鉴”为原则,携手构建跨区域信用合作“朋友圈”,推动县域信用建设从“百花齐放”迈向“协同共赢”。
自成立以来,“海岱联盟”以“制度共建、信息共用、监管共治、场景共享、品牌共铸、创新共为”为核心,在三大领域构建起坚实合作支柱,让信用合作从“纸上协议”落到“实处见效”。李亚楠介绍:“标准共建、信息共享和规则共商这三个方面就是联盟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支柱。”在信用标准共建上,四地统一采用AAA-D的6级8等信用评价框架,形成自然人、市场主体差异化评价标准,实现“一码走四地”——市民在任一联盟城市的信用等级,在其他三地均有效,无需额外证明,四地小程序还同步链接“信用联盟共享区”,授权后即可通用信用码享受激励政策。在信息共享方面,李亚楠提到:“我们以数据安全为第一要务,利用‘可用不可见’的技术,通过数据加密传输,打通了数据交换和服务接口,按照《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4年版)》来归集企业、个体工商户、非法人组织等13类信息。” 在规则共商层面,四地建立轮值制与定期协商机制,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失信联合惩戒等领域统一规则,一地出台新政策前还会征求其他三地意见,实现“开门问策、协同共治”。
依托坚实的合作基础,“海岱联盟”不断探索实践路径,在制度、信息、场景三大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马小波指出:“联盟成立以来,四地秉持‘制度共建、信息共用、监管共治、场景共享、品牌共铸、创新共为’的理念,紧紧围绕破解县域信用建设中的难点堵点,探索了一系列制度化、常态化的合作机制。”目前,四地已联合打造“城市信用联盟服务平台”,通过科学积分模型实现信用分实时换算,为信用互认打通信息壁垒;还举办了全国首个“诚信齐鲁·四城惠民”信用大集,汇集荣成海产品、岱岳农家小米、薛城石榴汁、冠县灵芝孢子粉等40余种特色产品,4天惠及8000余名诚信居民;同时拓展“信易游”“信易购”场景,诚信个人可免费游览成山头、泰山花海等景点,真正实现“一城守信、四地通行”。
如今,“海岱联盟”已形成独特品牌标识与清晰发展规划,持续释放信用赋能活力。吴娜分享道:“我们特意为联盟设计了专属标志,外形为丰硕的石榴,既象征跨区域合作是紧密团结的共同体,传递‘团结一致、合作共赢’理念,也代表枣庄薛城的特色与红色基因;内部以泰山为主体,既象征信用体系坚实根基,也代表泰安岱岳;山中有海,蓝色海浪既显包容活力、呼应荣成海滨特色,也寓意四城破浪前行,其造型还形似灵芝以代表冠县‘灵芝之乡’,且隐约可见‘信’字,凸显‘信用有价’;标识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寓意全国首个县域级跨区域信用共建联盟如旭日般发光发热。”关于联盟未来的发展,吴娜则表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推进:一是深化机制,制定统一信用评价标准并完善异议处理机制,筑牢合作‘制度屏障’;二是拓展场景,在多领域实现信用应用,激活赋能‘乘数效应’;三是塑造品牌,开展特色活动并分享经验,擦亮区域名片。未来四地将秉持‘开放、协同、共赢’理念,推动信用成为城市纽带与发展引擎,打造县域信用共建齐鲁样板。”

韩芳对“海岱联盟”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海岱联盟’的探索与国家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高度契合,不仅打破信息壁垒、统一评价标准,更以惠民场景让信用建设贴近民生。” 同时,韩芳也提出期待:“希望联盟未来能扩大‘朋友圈’,在跨市、跨省层面开展更大范围合作;在政务服务、融资支持等更多关键领域拓展信用应用;积极总结经验,为国家《社会信用法》制定和信用制度完善贡献‘山东经验’。”
信用无形,却能凝聚发展力量;联盟初创,已展现广阔前景。随着“海岱联盟”的持续探索,山东县域信用跨域合作将不断迈向新高度,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注入更多动能,以诚信之基托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