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城镇化推进与乡村振兴实施的双重机遇,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党委、政府锚定“以营商环境优化破题,以产业发展赋能”的核心思路,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激活区域活力的“关键一招”,通过筑优发展沃土、畅通服务渠道、破解企业难题,让优质营商环境成为吸引项目、留住企业、带动就业的“强磁场”,不仅推动镇域经济实现转型跨越,更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增收新路径,奏响了“环境优、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乐章。
筑巢引凤:以“硬基建+优规划”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唯有先筑好“巢”,才能引来产业“金凤凰”。为此,宛城区红泥湾镇从“硬件完善”与“规划先行”两端发力,为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筑牢根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宛城区红泥湾镇持续加大投入,将1000余万元基建资金精准投向企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处”:一方面,聚焦交通“微循环”,升级改造产业集群周边道路,安装夜间照明路灯,清淤疏通下水道,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员工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另一方面,盘活闲置厂房资源,通过翻新修缮、配套设施升级,打造“轻资产入驻”空间,让招引企业快速实现投产运营。镇商会招引的仲润食品有限公司,正是借助这一优势,仅用1个月就完成入驻与设备调试,成为镇域经济新增长点。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红泥湾镇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以营商环境优势整合资源,定向培育特色产业体系。结合镇域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重点规划食品加工、艾草加工、建筑建材和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方向,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企业间相互协作、产业链上下游互补”的良性生态。2024年以来,依托清晰的产业规划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宛城区红泥湾镇成功引进宛禾香二期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南阳国医大艾药业、速冻食品自动化生产线等重大项目20余个,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营商环境的“磁场效应”持续释放。
破壁赋能:以“全周期+精准化”构建企业服务“快车道”
“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宛城区红泥湾镇坚持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运营,从要素保障到市场拓展,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扫清发展路上的“堵点”“难点”,建立起“全周期跟踪、精准化对接”的服务机制。在项目落地阶段,红泥湾镇推行“包联企业”制度,全程协助办理工商注册、审批备案、用地规划等手续,实现“企业只跑一次,其余由政府代办”。河南倍益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后,面临“招工难”问题,服务专员得知情况后,立即联动镇行政审批中心、各村委,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线下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仅用5天就为企业招聘到600余名工人,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投产运营。
在企业发展阶段,宛城区红泥湾镇聚焦“要素保障”与“资源整合”,持续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邀请多家银行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发展规划推荐信贷产品;针对企业“销路窄”问题,举办“红泥湾镇产品推介会”,搭建企业与南阳城区商超、电商平台的合作桥梁。此外,常态化开展消防演练、普法讲座与普惠性法律援助,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指导与法律风险防范服务,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搞发展。
惠民利民:以“产业兴+就业稳”书写营商环境“民生答卷”
“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孩子老人都顾不上。”在承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刘大姐笑容满面地说,“现在厂子开到家门口,骑车十分钟就能到,工资也不比外面低,还能天天回家,心里踏实多了!”这朴实的话语,不仅道出了众多返乡就业农民的心声,更折射出当地以优质营商环境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成效。
从企业落地到产业壮大,从岗位供给到农民增收,优质的营商环境始终是串联起“产业兴”与“百姓富”的核心纽带。当地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完善配套设施、畅通要素保障,为不同类型产业项目落地、成长、壮大扫清障碍,让产业发展的红利精准惠及群众。作为艾草加工产业代表的承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医大艾药业有限公司,集生产加工、器具研发、现代化销售为一体,全产业链布局与专业电商团队健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在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带动了运输、包装等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创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作为食品加工类企业代表的宛禾香食品有限公司,同时也是返乡创业的示范企业,随着二期自动化生产项目的投产运营,日均用工需求达420余人。落户移民村产业园的汇金食品有限公司,商品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也成了附近村民就近就业的“稳定器”。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今的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金钥匙”,打开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向通道”——项目争相落地、企业蓬勃发展、农民安居乐业,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未来,红泥湾镇将继续深耕营商环境“沃土”,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振兴的乐章更加嘹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