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调,现场温度太高,吊机钢丝绳晒得发烫,吊臂有点卡壳!”“立刻停吊,用凉水给钢索降温,我马上调备用吊车过去!”正午时分,中交一航局琅琊港陆岛交通码头改扩建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对讲机里,调度康军与工人的对话带着一丝沙哑,这已是他们顶着烈日连续奋战的第五天。
长期以来,连接斋堂岛和琅琊港两岸的只有客货混用的旧码头,不仅泊位少,且每逢渔汛旺季,满载海鲜的渔船挤在泊位前排队,渔网、泡沫箱堆成小山,对原码头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尽快改善陆岛交通码头当前面貌,一场劳动竞赛拉开帷幕,康军成了这场攻坚战的“领头雁”。
最棘手的莫过于正午施工:烈日暴晒下,扭王字块表面温度超过60度,吊装时钢索频频卡顿,这才有了开头的紧急沟通。康军顾不上钢索和扭王字块的烫手温度,逐个排查隐患。“每块扭王字块十几吨,烫坏一根钢索就是十几万损失,还得耽误半天工期,跟太阳较劲得讲策略!”他拍了拍沾满灰尘的工装,召集技术骨干,手指在图纸上的吊装区域圈画,“从明天起调整作业时间,早4点到10点、下午4点到8点集中吊装,正午高温时段改做设备检修、规划第二天流程。另外我联系了物资部,多送些防烫吊带和降温喷雾,给钢索和吊臂做好防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海岛天气阴晴不定,大暴雨预警突然传来,而挡浪墙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还需赶潮水作业,本就紧张的工期更加焦灼。
“潮水窗口期就3小时,错过了得等明天。可暴雨说来就来,混凝土被淋了,之前的活全部白费!”技术主办路浩攥着施工日志,语气急切。康军站在码头边缘,望着渐暗的天空,海风吹得工装猎猎作响,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抹了把脸,目光投向施工区,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固定模板,钢筋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
“不能等!”康军声音坚定,“立刻调防雨布和塑料薄膜过来,混凝土搅拌站提前备料,确保潮水一落就能浇筑!”拿起对讲机,他快速分工:“一组继续加固模板,务必赶在潮水上涨前完成支护;二组跟我搭建临时防雨棚,重点保护浇筑区域;三组负责协调运输车辆,保证混凝土供应不中断!”话音落下,建设团队即刻分工运转,赶往各自的建设战场。
凌晨1点,海水退至低潮位,浇筑挡浪墙的最佳时机来临,康军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组模板加固完毕!”“二组防雨棚搭好了!”“三组运输车辆全到位!”每一次汇报,都让康军紧锁的眉头松一分,但他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开始。“开始浇筑!”随着一声令下,混凝土顺着输送管注入模板,工人手持振捣棒仔细振捣,确保每一处密实无空隙,建设团队各司其职,开始了最紧张的战役。
时间在紧张中流逝,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晨曦透过云层洒向海面,照亮了挡浪墙的轮廓。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已是凌晨五点多。此时,远处天边传来阵阵沉闷的雷声,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得防雨棚帆布呼呼作响,但建设者们早已赶在暴雨前,打赢了这场“抢潮战”。(通讯员 高铭)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