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9月29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记者见面会“链出新动能”专场,邀请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王文义,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吴龙,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迟海平,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鑫,聚焦新材料产业链,展示山东新材料产品的卓越品质,共话产业布局新方向、未来战略新动能。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面对国外对我国实行的碳纤维“产品、技术、装备”三封锁,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力进军高科技新材料行业,成为国内第一家研发碳纤维的民营企业。公司不仅实现了碳纤维的工程化生产,还形成了全系列碳纤维布局,实施了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光威复材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公司现有碳纤维、通用新材料、能源新材料、航空先进复合材料、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精密装备六个业务板块,可以为客户提供从碳纤维原材料到制件以及生产装备的全套服务。”王文义介绍,此外,公司还注重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和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了全员创新的氛围,为保持领先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产品开发方面,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预浸料作为产业链中间材料,依托自有纤维优势形成了多元化产品体系;风电叶片碳梁则凭借其轻质量、高强度的优点,解决了全球风电叶片大型化、高效化发展的难题。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我国专业从事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国有大型企业。公司现有四大基地,产能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泰山玻纤产品结构行业最全,产品技术优势明显,广泛应用于建材、交通运输、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
吴龙表示:“近年来,我们坚持主责主业,瞄准高端和前沿市场,重点开发了第2代低介电玻纤、低膨胀玻纤等系列高端产品。”低介电玻纤在高频高速信号传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低膨胀玻纤则主要应用于先进芯片封装领域,解决了芯片堆叠后的散热问题和封装稳定性问题。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能提升和深化产业链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其在电子信息核心基础材料领域的综合实力。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为材料增强 为生活提质”的企业使命,为我国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自主安全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1987年创建以来,始终以“创新引领美好生活”为使命,专注于新材料科技领域,业务横跨绿色化工、先进纺织、安全防护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作为国内氨纶产业开拓者和芳纶产业领军人,泰和新材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填补了氨纶、间位芳纶等五项国内产业化空白,攻克了发光纤维、生物基芳纶等五项全球空白。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芳纶技术。芳纶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技术门槛高,国内具备成熟生产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延伸产业链、拓展新业务、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及提升产品力等措施,不断巩固其在芳纶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旗下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的开工,更是打通了从实验室到量产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了好技术能够真正为市场所用。
迟海平介绍到,在产品开发方面,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纽士达®氨纶作为聚氨酯弹性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和医用卫材领域;泰美达®间位芳纶以其优异的阻燃、耐热性能,在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泰普龙®对位芳纶则凭借其高强高模特性,成为防护、摩擦密封等领域的不可或缺材料。此外,公司还开发了民士达®芳纶纸和SAFEBM®芳纶涂覆隔膜等高端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
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首家致力于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及元器件研发和制造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节能化和智能化等“三能”高端应用领域,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EPS等汽车电气化产品、变频空调、风力发电等。
正海磁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公司自主研发了无氧工艺、细晶工艺、晶界扩散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产品重稀土使用量降低80%,综合性能提升30%以上的突破。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关键技术空白,还使公司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产业链中游制造的‘核心支柱’与‘价值放大器’,正海磁材通过其规模化的先进制造能力,将上游的稀土金属转化为高性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支撑了现代工业与绿色经济的发展。”金鑫说,同时,公司还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与“专利破局者”,成功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中国稀土永磁产业赢得了独立发展的空间。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