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9月2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规划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进展。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5.43%提升至2024年的59.22%,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期间,全省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87万人,城市数量达38个。城镇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龙头,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为带动,郑州都市圈和四大城镇协同区为支撑的“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河南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省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累计制发居住证超580万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十四五”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75万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871万人,参保率达到95%。
在保障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方面,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刘林亚表示,河南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原则,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4.13%。通过完善入学政策、强化入学服务、扩大资源供给、推进优质均衡、加强关心关爱等举措,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城镇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王广军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487个,完成投资10918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1万个,惠及群众174万户;更新改造地下管网1.56万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8.4平方米。全省累计建成73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率先实现省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县域城镇化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带动就业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志胜指出,2024年全省102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73万亿元,常住人口达6617万人,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8.7%和67.6%。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80%以上县通双高速,供水、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99%以上。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新生表示,河南累计培育15个国家级、6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超2.4万家。2024年集群总产值达9800亿元,吸纳就业超95万人。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推动特色发展、创新要素保障等措施,培育了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农业转移人口保障完善,权益维护持续加强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魏连升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38.2万人,培训农业转移人口449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871万人、1149万人、1134万人。通过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行动计划,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城乡融合深化发展,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河南加快破除城乡融合发展障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16缩小到2024年的1.97。许昌市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省行政村硬化路实现全覆盖,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4%,5G网络和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均达100%。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保制度稳步建立,建成174个县域医共体,行政村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河南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牵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谱写中原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赵婉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