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白内障手术明明看得很清楚,怎么才一年多,看东西又模糊了?”不少人以为白内障手术成功后,就能和“模糊视力”彻底说再见,可术后没几年,视力突然“反弹”,难免慌了神——是不是手术没做好?还是眼睛又出了新问题?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未必是大麻烦,很可能是“后发性白内障”在“作祟”。作为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小插曲”,它并不可怕——只要早识别、早处理,视力很快就能恢复。今天,烟台市市直机关医院就来为大家详细科普,把这件事讲明白、说清楚。
先搞懂:什么是后发性白内障?不是“新长的白内障”!
很多人听到“后发性白内障”,会以为是白内障“复发”了,其实不是。它的出现,和白内障手术的操作原理直接相关:
白内障手术的核心,是把眼睛里混浊的“晶状体”取出来,再植入人工晶状体,让光线重新顺利进入眼底。但为了固定人工晶状体,医生会特意留下晶状体的“后囊膜”——这层透明的薄膜像个“小袋子”,能稳稳托住人工晶状体,避免它移位。
而后发性白内障,就是这层残留的后囊膜慢慢变浑浊了。就像透明的玻璃上蒙了一层雾,挡住了光线,原本清晰的视力自然就变模糊了。
简单说,它不是手术失败,也不是人工晶状体出了问题,而是身体修复过程中,后囊膜上的细胞逐渐增殖、变厚导致的。而且它很常见:数据显示,白内障术后5年内,约20%-50%的人会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尤其是儿童和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晶状体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发生率会更高。
怎么判断?记住这2个关键信号,别和其他眼病混淆了
后发性白内障的症状很有特点,和当初得白内障的感觉很像,但也有明确的区分点,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1. 核心症状:视力 “慢慢模糊”,没有疼痛感
后发性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渐进式”的,不会突然看不清,而且几乎没有疼痛、眼红、畏光等不适。有人可能几个月就明显感觉模糊,有人则是一两年后才察觉,进展速度因人而异。
2. 典型表现:看东西有 “光晕”“重影”
比如:看远处的路牌、广告牌时要眯眼,以前能轻松看清的手机小字,现在得凑到眼前才能看清;晚上看灯光时,周围会绕一圈“光晕”,开车时觉得对面车灯格外刺眼,甚至看不清车道线;偶尔看东西会有“重影”,明明是一个物体,却看成两个。
如果你刚做完白内障手术1~5年,出现了这些情况,别先焦虑,大概率是后发性白内障,及时去眼科复查即可。
不用怕!治疗比第一次手术简单多了,10分钟搞定
很多人一听到“要治”,就会想起第一次白内障手术的紧张,但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完全是另一回事——简单、安全、不用开刀。
现在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激光治疗,医学上叫“Nd:YAG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全程只要5-10分钟,不用住院,当天就能完成,具体过程很轻松:
术前准备:医生会给你的眼睛滴几滴麻醉眼药水,滴完后眼睛就不会有痛感了;
激光操作:你坐在专用仪器前,医生会用激光在混浊的后囊膜上“打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就像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开了一扇窗,光线能顺利通过,视力很快就能恢复;
术后恢复:治疗结束后,少数人可能会有短暂的眼干、异物感等症状,滴几天医生开的眼药水就能缓解,很多人当天就能看清东西。
这些误区别踩!3个常见疑问,医生一次说清
1.激光治疗后,后囊膜会再浑浊吗?
大概率不会。激光会把后囊膜上增殖的细胞彻底处理掉,后续再混浊的概率很低,不用反复治疗。
2.激光会不会伤到人工晶状体?
不用担心。现在的激光仪器精度极高,医生会根据你的眼睛情况精准控制激光范围和能量,不会损伤人工晶状体。
3.视力有点模糊,能忍就忍?
不建议忍。后囊膜越混浊,激光治疗时需要的能量可能越高,反而会增加风险。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效果更好,过程也更轻松。
最后提醒:术后复查别偷懒,日常护眼要做好
想避免后发性白内障带来的困扰,有两件事很重要:
1.定期复查:白内障术后,建议1个月、3个月、半年各查一次,之后每年查一次。医生会通过裂隙灯、眼底镜等检查,及时发现后囊膜的变化,早干预早解决;
2.日常护眼:平时别长时间盯手机、电脑,每看40分钟就休息5分钟;晴天出门时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保护后囊膜。
总之,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不可怕,若确诊是后发性白内障,简单的激光治疗就能让视力恢复。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