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今年以来,河南省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攻坚等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破解传统评审痛点为核心导向,以革新评审方式为关键突破口。在前期探索试行的坚实基础上,自2025年9月1日起,对所有进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面推行“分散评标”模式,标志着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正式迈入高效、公平的“分散评标”新阶段。
破局传统评审痛点:“集中评标”暗藏公平性隐患
在传统公共资源交易评审模式中,同一项目的评审专家需集中在同一评标室开展工作。这种模式下,个别专家的倾向性观点、诱导性言论极易干扰其他专家的独立判断,“人情分”“暗示分”等问题暗藏其中,成为制约评审公平性的重要行业痛点。为彻底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以来,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实际、先行先试,锚定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逐步建立健全“分散评标”机制,为公共资源交易评审公平筑牢“防护网”。
三维发力建机制:构建“分散评标”全流程保障体系
从“集中评标室”到“独立评标席”。打破按项目划分评标室的传统思路,对现有交易场地进行科学改造升级。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将原本的4间评标室改造为33个相对独立的半包围式评标席位。该设计既有效隔绝外界干扰,保障评审专家在独立环境中作出专业判断,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又为评审专家保留适当活动空间,兼顾评审过程中的舒适性,为高效评审奠定硬件基础。
“系统随机派位”切断线下干扰。严格遵循“同标不同室、同室不相邻”的核心原则,建成并启用评标席位自动分配系统。系统根据项目需求,自动将同一项目的评审专家随机分配至33个独立评标席位,从物理空间上彻底切断专家间的线下沟通渠道。同时,依托线上平台搭建专家交流桥梁,实现“线下无接触、线上面对面”,从源头规避人为因素对评审结果的干扰。
“音视频全记录”实现阳光评审。针对专家分散后的沟通协作需求,上线音视频会商系统。评审专家在工作中若需沟通项目细节,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实时互动,且所有交流内容均由系统全程录音录像并自动留存痕迹。这一举措既保障了评审过程中的协同效率,避免因沟通不畅影响进度;又实现了评审环节“全程可溯、全程可查”,推动“阳光评审”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运用“分散评标”模式成功完成56个项目评审,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与领先优势。与省内其他推行分散评标的地市相比,多数地市仅将该模式局限于政府采购单一领域,而鹤壁市已实现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两大核心交易类别全覆盖,成为全省范围内覆盖领域最广的地市之一。其创新实践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鹤壁经验”。
“下一步,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聚焦公共资源交易评审环节的优化升级,不断创新数智化服务与管理手段,将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向纵深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陈晓杰表示,未来将在交易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鹤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公共资源交易保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