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印发《山西省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和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行动协同开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增强质量认证服务企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效能。
《实施方案》聚焦全省企业、产业、县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以“百策千企万人”计划为牵引,不断完善“政府激励引导、机构主动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各方协同推进”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工作格局,更好发挥质量认证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到2026年底,全省将形成100个以上质量认证优秀典型案例和实施指南,精准帮扶小微企业1000家以上,免费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不少于10000人。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三项重点任务。在质量认证服务强企方面,要建立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培育库,围绕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筛选“提升意愿强烈、提升潜力较大”的小微企业建立质量认证提升培育库,并进行动态更新;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各市、各认证机构要积极组织开展本地区线上线下宣传培训活动,为推动小微企业建立运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认证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分类分级精准帮扶,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发展水平的企业需求,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方案,分类开展认证帮扶,引导小微企业在满足质量管理标准通用要求基础上,建立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各市局要加强对帮扶成效及经验成果的提炼总结,组织开展宣传解读活动,扩大提升行动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提高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及实施认证的有效性和覆盖面。
在质量认证服务强链方面,要梳理质量认证服务的堵点问题。围绕山西质量强链重点领域,推动各地开展质量认证提升服务。组织重点产业链基本情况调研,摸清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地域分布等情况,识别难点痛点堵点,形成质量认证服务产业链问题清单;提供“一链一策”集成服务,按照“一链一策”要求分产业链制定质量认证提升方案,绘制产业链质量认证图谱,形成重点攻关任务清单,确定链长单位、链主企业、链上成员以及认证等技术支撑机构,明确质量认证服务强链的目标、路径、措施和进度安排;同时进一步助力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推动“链主”企业带头梳理产业链生产经营全过程认证服务需求,指导认证机构同步梳理相应的服务能力并积极创新填补认证服务空白,探索“全链条”认证服务模式。
在质量认证服务强县方面,夯实县域质量基础设施,将开展行动与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结合,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有机融合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提供质量基础综合服务,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服务县域绿色低碳发展,各市局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学习借鉴国家级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和先行省份试点工作经验,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推动区域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县域区域质量品牌,实施“山西精品”培育工程,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创新公用品牌认证模式,提升“山西精品”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企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将民营科技领军企业、新锐企业和管理标杆民营企业纳入“山西精品”重点培育对象,提升质量标准水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