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活现在干着真顺溜儿!以前俩月才能跑完的审批,现在一个月就能结;过去盯着纸质凭证翻来翻去,审核一条数据就得耗一二十分钟,还得不停打电话核实,嘴皮子都快磨出茧了。现在可好,通过数据共享综合查询平台,直接秒审!”谈及农机补贴审批的变化,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农机补贴审核工作人员连连赞叹。
作为政务数据资源的“总调度员”与数字政务的“赋能者”,方城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审信局”)始终秉持“数据的生命力在于流通,政策的温度在于落地”的理念。在农机补贴审批的“加速度”变革中,县审信局充分激活南阳市数据共享平台接口的动能,让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自去年以来,方城县每次近万条农机补贴申请实现“实时申请、实时审核”,申请到拨款的周期从2个月压缩至1个月——这不仅是政务效率的跨越,更是数据赋能政务服务的生动实践。
数据接口架“立交桥”:跨域核验从“辗转奔波”到“秒级响应”
“以前跨部门要数据,得跑断腿、磨破嘴,现在鼠标一点,数据马上就来。”这是基层工作人员对数据共享带来变化的直观感受。方城县充分运用南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打造的综合查询平台,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仓库”通过标准化接口串联成“数据立交桥”,彻底打破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的“信息孤岛”,让方城县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得以“一键触达”全领域数据,实现“数据随用随取、比对即时完成”。
具体实践中,不同部门的数据接口各司其职、高效联动:
财政接口“快筛”:10秒内完成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比对,精准排除不符合补贴条件的群体,数据核验效率大幅提升;
人社接口“细判”:同步调取公积金缴纳信息,通过数据模型判断申请人是否为真实务农群体,98%的核验无需电话核实,彻底告别“磨破嘴”的窘境;
医保接口“减负”:直接调取医疗参保人员数据,替代过去村干部挨户排查的传统方式,减少基层重复劳动。
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让跨部门数据汇总时间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实现从“求数无门”到“数据上门”的转变,既高效解决了人工核验缓慢的问题,更极大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
人机协作奏“协奏曲”:审核模式从“全量人工”到“精准协同”
方城县推动的“数据赋能”,并非简单以机器取代人工,而是构建“机器做筛子、人工做裁判”的高效协作模式——机器承担重复比对的“体力活”,人力聚焦存疑分析的“脑力活”,近万条补贴申请实时审核的高效落地,正是这一模式实践效能的最佳印证。
在具体流程中,“人机协同”展现出强大优势:
机器先行过滤:通过对接各部门接口,自动比对财政供养、社保缴纳等数据,98%的补贴申请实现“秒级审核”,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精准复核:剩余2%的存疑案例由工作人员处理,依托完整的数据链,结合土地承包信息等补充材料综合判定,单条复核时间仅需3分钟,较传统人工审核缩短90%。
人工不再做重复琐事,精力全投关键环节,让农机购置补贴审批周期进一步从1个月压缩至15天。这一变化深刻印证:接口是数据流通的“血管”,人机协作是效率提升的“引擎”,而两者的结合,最终传递出惠民政策“快达民心”的温度。
下一步,方城县将继续以数据共享为核心,持续打磨“数据接口”这把破解政务服务难题的“金钥匙”:一方面,推动更多部门数据接入共享平台,拓展接口应用场景,让数据赋能覆盖社保、医保、涉农补贴等更多领域;另一方面,优化人机协作机制,提升数据核验精准度,让政务服务既“高效”又“贴心”。(许威 张逯滢)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