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海疆,大有可为。说到传统渔业,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是老渔民摇着橹、撒着网,在风浪里颠簸的身影,伴着潮起潮落,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日子已延续数千年。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的滚滚浪潮,养鱼已变成了“脑力活”,渔船也开进了“智慧时代”。
山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海洋大省,深耕蓝色国土、壮大海洋经济,是责任使然,也是大势所趋。8月22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以《打卡海洋牧场,探寻蓝色宝藏》为主题,在山东烟台“耕海1号”开展“新动力量”之科创成果解码直播宣讲,讲述山东公司用科技赋能蓝色经济,解锁智慧渔业的生动实践。
宣讲员走进山东烟台“耕海1号”开展宣讲
据悉,“耕海1号”是山东海洋集团投资建造的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项目获评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唯一试点项目、省国资委“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等,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山东方案”和“山东实践”。
“耕海1号”航拍图
借力5G+物联网“神经”,激活渔业养殖“智慧脑”
山东移动和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物联网、5G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据了解,“耕海1号”项目分为两期。一期项目为钢结构坐底式渔业养殖装备,二期项目由生态养殖围栏和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耕海1号”平台中的渔业区域由三个养殖网箱组成,总直径80米,总养殖容量3万立方米。项目采用“5G+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创新采用清洁能源、自动投饵等设施设备,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有效实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年可养殖斑石鲷、真鲷等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
“耕海1号”渔业养殖区域航拍图
据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专家介绍,平台与山东移动合作的5G应用能实现水下环境监测、自动投饵和鱼病会诊等,其中水下环境监测能跟踪海水温度、盐度、流向,还可以回传水质环境的超高清视频;自动投饵则是通过对风浪、水流的实时分析,调整投喂的位置、距离、下饵速度,实现精准投喂;如果鱼群出现疑难杂症,专家不用亲临现场,通过移动5G高清传输便可以远程会诊。
融通5G云游“视界”,激活海洋文旅“智慧芯”
山东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明确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提出要建设“生态海洋”、构建“和谐海洋”、拥抱“幸福海洋”,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的发展理念。山东移动将5G深度融入海洋产业,构建“养殖+科普”创新业态,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向“多元赋能”的跨越,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耕海平台是钢制结构,信号屏蔽性强,山东移动通过室分+宏站做到了5G信号全覆盖,同时还配备了基于5G技术的“云游耕海”全时直播、全息动态展示、科普研学等功能。平台还设有科普展厅,向游客介绍海洋牧场的养殖技术、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科普展厅人流络绎不绝
依托智能监测“盾牌”,打造碧海生态“智慧源”
山东移动着力加强平台安全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推动监控、预警等海上安防设施和能源系统提档升级,为海洋牧场筑牢安全屏障、注入绿色动能。
据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专家介绍,在安全方面,“耕海1号”与山东移动合作打造了落水识别系统,通过5G+边缘计算+视觉检测技术,可以准确识别有人落水并报警,工作人员会操控智能游泳圈到落水人员附近进行营救。
现场演示智能游泳圈
环保方面,在5G网络的加持下,平台实现了太阳能、风能发电设备和供电无缝切换,最大限度发挥清洁能源发电效率。配合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垃圾处理,实现了黑水、灰水的“零排放”。
几十年来,从传统养殖到智慧管理,烟台渔业已经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蓝色转型”。山东移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持续为海洋经济注入数字动能,将5G深度融入海洋产业,如今这里不仅产出优质海产,更孕育出“养殖+科普”等创新业态,这里不再是靠天吃饭的渔场,而是一座充满科技魅力的“海洋牧场”。
广袤海疆,大有可为。山东移动将继续以创新为笔,用心勾勒数智赋能万物、惠民兴业的美好未来,在这幅壮丽的“海上齐鲁”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篇章,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移动力量”。(图片来源 山东移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