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重庆市永川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等政策精神,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促进“两个健康”,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聚焦培育建设重庆城市副中心使命任务,持续深入推动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贡献永川力量。
4月8日,召开全区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全区之力,从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发展障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竞争力等多个方面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23.5亿元,占全区经济比重68.8%;民营规上工业实现产值933.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93.8%;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入库46.52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57.06%;民营经营主体累计达到11.7万户,占全区经营主体的98.2%。2025年上半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速3.5%,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44.5%,全区民营经营主体达11.8万户,新增6555户。
一、强化保障 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高位推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永川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加强专题学习,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市委关于民营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直接指挥的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措施,协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关重大事项落实,形成领导有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扎实有效的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体制,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永川区围绕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建立永川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协调机制,迭代升级市管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民营经营主体困难问题办理“四单一表”工作制度、民营经营主体评价反馈机制等7项制度机制,细化实化《招商引资项目“招、落、服”一体化工作方案》《永川区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营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工作举措,“1+7+N”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三是精准监测,服务经济良好运行。永川区进一步细化民营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制度,统筹各部门资源,畅通数据归集通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与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信息收集与分析体系,定期收集并掌握民营经济运行情况,重点监测民营企业成本压力、准入隐性门槛、融资需求等难点痛点,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发展建议,提升趋势研判和风险预警能力,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多措并举 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壮大
一是科技赋能,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永川区全力推进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支持数梦工场等企业参与数字重庆建设,推动民营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成立永川数智变革研究中心,区级数据仓接入系统51个,推动企业持续开展智能装备升级、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鼓励企业面向应用场景开展创新研发,梳理发展能力和应用场景清单100项,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9项。达瓦科技、天图万境等影视科技生态企业获得相关专利、知识产权200余项,多项成果被科技部评为国际领先水平。长城汽车哈弗H9新车型下线上市,雅迪发布5款高端新车型,新泰机械“超高压复杂油气井关键装备”成为世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升科精锻、佳研新材料获评“瞪羚”企业。
二是踏准节拍,催生新兴产业崛起。永川区持续深耕虚拟拍摄、后期制作与技术自主创新领域,全力打造西部唯一、全国领先的科技影视产业基地,加快形成科技影视新质生产力,持续打出创新“组合拳”,让剧组“拿着剧本来,带着好片走”。近年来,已累计吸引了100多家数字文创企业入驻,基本构成了“科技+人才、平台+服务”的一体化产业生态。5月24日,在永川科技片场完成所有棚拍的《狂野时代》获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奖,7月3日—7日,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永川举行,永川影视产业再次出圈。永川依托西部职教基地的产业人才优势,倾力打造70万平方米的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从零到一、从一变百”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从“声谷”到“云谷”蜕变,入驻民营企业200余家,园区座席规模突破20000席,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三是助企惠企,激发更强创新活力。永川区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出台《永川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永川区创新联合体试点建设管理工作方案》。用好科技创新中心、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等重点平台,成功引入西部电影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组建“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38家。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创新政策,前置鉴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项目219个,涉及资金3.68亿元,带动159户民营企业享受研发投入加计扣除超3亿元,176户先进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近3亿元,为65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37亿元。
四是强化协同,推动更大开放合作。永川区大力支持民资民企参与交通、城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职教、科创等多个重点领域项目。举办国有资产盘活项目推介会,发布合作项目211个,引进15家豆豉加工销售民营企业增资入股永川联合豆豉集团。依托永川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走出去”服务清单,充分发挥海外“永商”、境外商会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国际性展会的支持,搭建出口企业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帮助民营企业防范对外贸易风险。出台《永川区惠企助企政策指引》,包括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现代制造业及数字经济、金融、商贸服务业、注册登记和个体工商户培育等6个方面共97条政策,为民营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新赛道产业项目提供清晰、实用的政策指引。
三、暖心服务 护航民营经济无忧前行
一是互动更“亲清”。永川区进一步完善市管领导干部与民营经营主体常态化“一对一”交流机制,打造“永川民企之家”,建立邀请民营经营主体负责人列席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制度、民营企业面对面季度座谈会制度等。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搭建政企互动平台,确保民营企业心声和诉求能多渠道得到有效表达。出台《永川区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建立“一屏统览”营商环境数字监督平台,制定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通报机制,严肃纠治涉企服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既亲又清、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政商交往氛围。
二是服务更高效。永川区着力构建招落服“一体化”统筹、“一盘棋”招商引资、“一揽子”落地协调、“一站式”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市管干部及区管干部联系“企业专员”、镇街(园区)“企业管家”、机关干部“驻企帮扶”常态化涉企服务体系,以党委政府的“服务指数”换来经营主体的“发展指数”。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全区34个部门1533个事项纳入行政服务大厅集中办理。“一窗综办”改革进一步深化,常态化运行窗口压减率达38.2%。落地应用61个市级统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持续深化“川渝通办”,办理异地代收代办4.1万件。打造“工程领域帮代办”队伍,建设“网办专区”,推出“政务服务帮帮团-蓝马甲”服务,累计帮代办业务1.5万余件。
三是纾困更精准。永川区用好“永企码上报”二维码,实现企业点单、平台派单、纪委督单、限期结单和问题办理进度表实时更新,构建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分办、督办、评价、销号闭环落实体系。今年上半年多渠道多方式收集民营经营主体困难问题665个,已办结611个,正在推进办理54个,办结率92%。同时,分类梳理出12个共性问题,并编制成《永川区民营企业重点问题市管干部包案册》,建立“领导包案、精准施策、全程跟踪”的长效工作机制。成立永川区民营经济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累计调解案件1345件,涉及民企418家,引入司法确认1197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39亿元。
四、培优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一是竞争更公平。永川区严格执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定期面向民企发布“项目清单”“投资清单”。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保障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全面推行“非禁即入”,坚决破除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对经营主体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在全市率先实现部门、镇街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全覆盖,推进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6件。规范涉企中介服务监管,全力确保阳光公正,严厉查处涉企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执法更规范。永川区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推动执法力量整合,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全市首批开展执法检查扫码入企试点,加强案卷评查、推行柔性执法、开展专项整治。编制《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典型案例册》,帮助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设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聘请专员监督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落地“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全面推广“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法护永商服务驿站”,健全“一站式”商事纠纷多元联调机制。
三是保障更有力。永川区充分发挥西部职教基地优势,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逐浪奔永”人才聚集行动计划,出台“永川人才新政22条”。推行水电气“一站式”报装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联办,降低企业报装综合成本。落实“一企一策”,指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切实降低用电成本。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2025年上半年新增产气井7口,产气井累计达到132口,平均日产气量达420万立方米。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全区已累计备案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162个,并网项目91个,合计装机功率约15万千瓦。拓展民营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推广“永增信贷”,累计发放贷款447笔共17亿元,推广“永信用贷”,在保余额4265万元。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新增工业项目按标准地出让比例达100%。
五、素质提升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底气
一是聚力强化能力提升。永川区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民营经济人士林其鑫开展专题宣讲,传递党中央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为民营企业发展加油鼓劲。组织永川区民营企业家到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南京大学等院校开展数字经济等专题培训,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及时掌握发展新趋势。
二是着力打造清廉品牌。永川区深入开展清廉“永商”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建设清廉民企、清廉商会。1家企业获评首批清廉重庆建设标杆单位,2家企业、2家商会分别入选重庆市2024年清廉民企、清廉商会建设重点培育“双百”名单。
三是全力彰显社会担当。永川区鼓励民营经济人士投身公益,弘扬企业家精神,组织261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对140个,其中6个项目入选重庆行动优秀案例。开展“同心永伴·民企圆梦”助学活动,设立民企助学专项资金,累计捐赠资金300余万元。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