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点多、线路长,要做好安全保障并不容易,有一点安全疏漏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提及滁合高速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项目安全总监刘福杰至今仍一脸严肃。
中交一航局参建的滁合高速滁州段全长14.66公里,包含14座大小桥梁和占项目总长86%的路基段施工,其中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元山水库大桥最高处达15米。因此,项目团队面临着深基坑、高空作业等不同的安全风险点。工人的安全守护,始终是项目团队时时放心不下的事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元山水库大桥面临的第一个安全风险就是2个深5米的基坑开挖,传统的基坑施工都是“以力抗力”,采用钢板桩支护,并横向加装钢支撑施加作用力,保证基坑稳定性。“但元山水库中淤泥土较多,在与淤泥‘较量’中,我们发现,受基坑外侧土压力影响,两侧竖直插入的钢板桩顶端易发生变形,就像字母‘H’变成字母‘A’,支护效果大打折扣,也非常危险。”刘福杰介绍道。
“既然不能硬刚,我们就试试能不能‘借力打力’。”碰头会上,项目副经理杨鑫普的一席话打开了项目团队的思路,随即刘福杰带领安全团队结合现有资料,进行基坑结构验算分析。验证方案后,开始为深基坑加上斜支撑围檩,并将钢板桩之间做好连接,相当于给四周钢板桩做成一堵墙,再加上一根根骨架,整体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好。经过24小时记录深基坑的变形速率,项目团队发现深基坑变形速率明显降低,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由每天5毫米降到1毫米,承台、墩柱施工得以安全推进。
马步扎好了,下一步就要进行上部施工。由于项目建设需借助20米高的塔吊作业,高空防倾倒的安全管理措施又像一颗大石头一样压在刘福杰的心头。“正常来说,塔吊施工不需要进行太多基础施工,但我们出于保险起见,还是为塔吊打设桩基。”刘福杰说道,项目团队围绕塔吊作业在水库土围堰中打设三根桩基,并浇筑混凝土底座,让20米高的塔吊稳如泰山。同时,为进一步防倾倒,项目团队用工字钢在塔吊与墩柱之间焊接一个附墙,一端通过金属方框抱住塔吊主体结构,一端与墩柱内的预埋件连接,进一步确保塔吊安全。
墩柱施工结束,开展盖梁施工时,项目团队为保障工人高空作业安全,定制了4套盖梁防护安全平台,可直接在墩柱上组装,工人作业时站在平台上就可以完成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作业,使施工效率、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以前虽然也系着安全带,但总感觉心里没底,有了安全防护平台,不仅能踩在地上,还有防护栏杆,感觉就像在陆地上施工一样。”工人刘师傅在业余学校向刘福杰反馈道。
项目团队“上天入地”守护着现场平安,但安全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工友身上。”刘福杰将工人的安全防护视为重中之重,从一线工人业余学校的安全教育和交底,到发放印有项目管理团队应急救援电话的小卡片,团队始终要确保安全意识能够在一线作业人员心中扎根,让“人人都是安全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如今,项目终于通车了,安全生产任务虽然圆满完成,但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通车仪式当天,刘福杰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写道。(通讯员 张恒)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