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奏响乡村文艺振兴最强音——“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纪实

2025-08-25 14:27:18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当鞠萍、丁柳元讲述深入边疆送文化经历,带领观众泪洒舞台;当艺术家师鹏唱起鄂尔多斯“草根艺人”编写的歌曲,与观众激起热爱家乡的共鸣;当《快乐村排》演唱者身着民族服饰跑下舞台与观众击掌互动,“其日迈”的欢呼声响彻草原上空;当《乌审走马》以苍劲的马头琴声引爆全场……

  8月17日晚,“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闭幕式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48支队伍千余名文艺工作者以歌为笔,将村史村情写成诗,把和美乡村绘成画,深入践行了“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点亮了基层文化星空,培育了扎根乡土的文艺力量。

  听,村歌唱响处,文艺之力正春风化雨般筑牢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根基,文艺之光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点亮百姓精神家园。

最炫民族风,唱响鄂尔多斯新形象

  在“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的闭幕式现场,气氛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当《快乐村排》的旋律响起,“其日迈,其日迈,草原村排,一边烟火一边豪迈”的歌声瞬间穿透云霄,响彻全场。舞台上,歌手们时而呼麦低吟,时而现代RAP高亢,将传统与现代、草原与都市的元素完美融合。表演结束后,歌手们走下舞台,现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高呼“其日迈”,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声浪,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最顶端,这不仅仅是一首歌的力量,更是民族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WPS图片(1).jpg

(闭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我们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唱这首歌时,我们含着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所以才会如此燃情。”《快乐村排》的演唱者、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绿茵飞腾乐队领队巴达日胡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观众如此投入,我们不只是在听歌,而是在用心灵回应。”来自呼和浩特的观众王珂激动地说,“当全场观众跟着节奏一起喊‘其日迈’时,我感觉自己也成了草原的一部分。”

  来自鄂尔多斯的《乌审走马》,也在村歌嘹亮的舞台惊艳亮相。节目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审走马”为创作背景,融合了传统马头琴与现代电子音乐元素,展现了鄂尔多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舞台上,苍劲的马头琴声与骑手们的即兴呼麦,让全场观众仿佛置身辽阔草原,舞台中央与两侧的LED屏同步展现鄂尔多斯的四季风光,春季乘着春风转动的风力发电叶片、夏季迎着烈日积蓄能量的光伏板、秋季落日余晖中肥硕的牛羊、冬季白雪皑皑中盛放的冰雪经济,歌声与画面交织成动人的城市名片。正如主持人朱迅所言:“这不仅是音乐的出彩,更是一个城市文化自信的集中爆发。”

  行至暖城,定有梦与美景,徜徉暖城,便是诗和远方。通过村歌嘹亮的舞台,鄂尔多斯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羊煤土气风光好”的全新形象,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当草原风情与都市文明碰撞,鄂尔多斯用歌声告诉世界:暖城是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之城,是每天产煤200多万吨却依然满眼绿色的宜居之城,是一座以21℃的“凉哨”迎接八方来客、以26℃的适宜“温暖千座城”的暖城。

南北号子齐鸣,文化交融汇民心

  “你听过多少种号子?”在“村歌嘹亮”的舞台上,答案令人惊叹。

  闭幕式现场,辽宁大连市长海县的渔民号子《喊海》带着渤海湾的咸腥扑面而来,江苏南通如东的《海水泡大的汉子》以黄海潮汐的律动应和;山东日照岚山号子演唱队的《号子声声日子甜》刚落,湖南益阳双桡龙舟合唱队的《划啦划依呀》又掀起新的声浪。这些源自生产劳动的原始呐喊,在“村歌嘹亮”的舞台上完成了一场汇聚南北、跨越千里的对话。

  “号子是劳动的记忆,更是文化的基因。”中国当代著名词作家、本次展演的点评嘉宾屈塬谈到,展演中最动人的莫过于看到不同地域的艺术同台绽放,就像这一首首号子,大连长海号子的“嗨哟”声里有与风浪搏击的坚韧,南通打鱼歌的“渔光曲”中藏着对大海的敬畏,岚山号子的“震天响”饱含渔民的豪情,而湖南龙舟号子的“咚咚锵”则充满协作的力量。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旋律,在“强基工程”的推动下打破地域界限,形成“南腔北调共一堂”的文化奇观。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文化认同的构建。当山东汉子与湖南姑娘在后台交流的发声技巧,当蒙古族歌手粗犷的呼麦与浙江代表队柔美的水磨腔同唱,心灵的距离在互动中拉近。这种交融不仅是艺术形式的互补,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强基工程”助力,文艺帮扶暖人心

  在闭幕式现场,鞠萍、丁柳元讲述她们深入边疆、藏区开展文艺帮扶的故事。鞠萍回忆道:“在西藏那曲,我教孩子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用藏语重新填词,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交融。”丁柳元则讲述了跟随中国文联深入新疆基层高校开展宣讲的情形,当时她戴着氧气面罩克服高反讲完了一堂课,走在校园里,孩子们在每层楼的窗口驻足送别,高喊:“丁老师再来啊,丁老师注意身体……”丁柳元泪洒现场,观众也动容鼓掌。这些故事彰显了“强基工程”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的深远意义。

  艺术帮扶的星火正在各地燎原。闭幕式现场,降央卓玛为四川甘孜德格县岭格萨尔合唱团改编的《格萨尔王的祝福》,将藏语史诗与现代和声完美融合;呼斯楞指导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代表队,让传统牧歌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周旋结对帮扶的宁夏固原“满天星艺术团”,从最初的4人逐步发展为有66名固定成员的农民演出群体,更吸引附近200多名农户踊跃加入。

  这种帮扶更激发了基层创作活力。当歌唱家师鹏用专业技巧演唱《伊旗是个好地方》时,这首原本朴实无华的家乡赞歌瞬间有了高级感和艺术感染力。这首歌的词作者徐怀亮,是鄂尔多斯民营企业乌兰集团的员工。“我写的歌能被国家级艺术家演唱,是我的荣幸,让我对家乡的感情得到升华。”听着自己写的歌,徐怀亮激动地说,“这给了我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动力。”这样的帮扶,不仅提升了基层文艺作品的质量,更激发了群众参与文艺创作的热情,真正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艺工作方针。

  “‘村歌嘹亮’作为‘强基工程’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文艺赋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全国各地联动开展‘强基工程’项目的创新实践,更是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培育基层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的有力抓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吴艳华说。据统计,“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开展两年多来,全国5000多个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加入了“强基工程”行动,结对子数量5.6万余个,5万多项“强基工程”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夜空,48支队伍的歌声已汇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这是一场演出的结束,也是文化自信的又一新起点:“强基工程”如同一座桥梁,让城市与乡村相连、专业与业余携手、传统与现代共鸣。正如那首传遍全场的《村歌嘹亮》所唱:“火热的激情唱起来,村歌嘹亮唱响幸福未来。”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支新时代的“幸福赞歌”正越唱越响。(奇虎)

编辑:宁晋环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