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曲阜市王庄镇前孟村的葡萄大棚里暖意融融、果香四溢。种植户张宪功穿梭在藤蔓间,指尖轻抚着饱满的“蓝宝石”葡萄果穗,黝黑的脸上笑意盈盈。
“今年种了8亩葡萄,光‘蓝宝石’就占3个棚,你看这果子,皮薄肉厚还无籽,批发价能卖到12元一斤,算下来年收入能有5万元左右。”他边说边摘下一颗递过来,果肉脆甜多汁,甜香瞬间在口腔散开。
王庄镇前孟村葡萄大棚里硕果累累
据张宪功介绍,自家葡萄凭借优质口感,早已与曲阜城区及周边多家超市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线下销路稳定。同时,微信朋友圈也成了“拓客利器”:“去年采摘季,每天朋友圈订单不断,周边客户下单后我们免费送货上门,新鲜度有保障,回头客特别多。今年虽还没正式开园,预订电话却没断过。”
在王庄镇,像前孟村葡萄这样的特色种植“金疙瘩”还有不少。孟李村的八桂火龙果,果皮绯红鲜亮,切开后果肉饱满、汁水丰盈;毕村的黄桃正值丰收,咬一口果肉绵密,甜中带香;三门庙村的莴苣翠绿挺拔,脆嫩无渣;冯村的香梨玲珑圆润,入口酥脆清甜……近年来,王庄镇依托“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引导农民发展高附加值果蔬品种,打造了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村字号”农产品,让不起眼的田间作物变成村民致富的“摇钱树”,在沃野田畴间铺展出生机勃勃的增收画卷。
“我们将配套拓展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农业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转型升级,真正让特色种植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和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曲阜市王庄镇人大副主席毕传彬表示。
工作人员正在王庄镇前孟村葡萄大棚里采摘
从“一麦一棒”到“特色种植”,从“单一园”到“农旅链”,曲阜市的农业振兴探索正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当技术赋能种植、品牌激活市场、文旅延伸价值,曲阜市正以特色种植为媒,在圣城大地上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步,曲阜市将从“育产业、强支撑、拓销路”等多方面发力,推动特色种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依托资源禀赋优化种植布局,组建农业专家团队下沉指导,推广葡萄、火龙果等优质品种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整合“小而散”的农户资源,共同打造“高楼葡萄”“毕村黄桃”等具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辨识度,实现“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真正把特色种植打造成富民产业、可持续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图文 杨玉龙 曹楠)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