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持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明确要求推行非现场执法,以信息化在线监管方式压减入企检查次数。山东消防积极转变执法理念,推动非现场监管落地,非现场执法如何保障执法精准、严格,数字赋能如何推动企业监管“提质增效”?
直击隐患“无事不扰”
8月5日上午9时30分,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值班员通过潍坊市“防消一体化”平台开展日常抽查时发现,潍坊某家园超市有限公司办公楼五楼档案室消防管网监测点位水压低于正常标准。支队立即通过平台发送隐患通知书提醒公司现场核实,经核查系管道锈蚀漏水所致。8月6日整改报告上传平台,承诺8月12日前完成管道更换维修。8月11日14时企业完成整改,上报整改后报告和现场照片,平台监测恢复正常。
“消防系统运行状态、消防日常巡查轨迹、系统警报和手机预警一目了然。”该公司消防管理人张经理指着手机APP对记者说,“‘防消一体化’平台为消防支队和我们单位搭建了一座桥梁,支队对隐患进行预警督促,我们确认整改,隐患无处遁形。”
“非现场执法和严格执法并不冲突,是对我们‘双随机 一公开’执法的补充。”潍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马慧超说。大队在开展现场检查时,还会携带平台提供的《隐患清单》,提高执法检查针对性,有效提升检查效率,“为了减少对单位的打扰,我们会依据平台发送的消防隐患通知书进行综合评判,若单位长时间拒不改正或隐患比较重大,才会采取现场检查。”
在“无事不扰”的同时,这也倒逼着单位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
24小时在岗“无处不在”
7月10日15时44分,潍坊市“防消一体化实战应用平台”发布报警:寿光市某徽派酒店东墙配电箱内温度超过70℃。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值班人员立即拨通酒店消防安全管理人电话,要求核实情况并反馈。酒店电工随即到场后发现是配电箱内线缆接线口松动,电阻增大导致。经过处置,一场潜在的电气火灾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目前,潍坊市已经有4352家社会单位安装了消防物联网监测设备5.6万套,市县两级建成18处“防消一体化实战应用平台”数据中心,每天24小时不间断对自动消防设施报警、消防管网欠压、线缆温度过高等三项关键安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年初以来,支队已通过系统线上抽查社会单位14.1万次,发送隐患通知书1.3万余份,督促整改隐患4.3万余处。
济宁支队“智慧消防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也同样利用物联网技术、公网集群对讲系统实时采集自动消防设施报警、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系统和用水系统等信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测。全市消防监督员针对巡查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一对一”线上提醒指导,与相关单位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监管与服务“无微不至”
2025年3月,菏泽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出“一码统管智能消防系统”,通过“一码统管”,消防监督员可实现远程隐患提示、在线员工培训和远程监管单位自主开展防火巡查工作情况。重点社会单位场所内,各消防设施器材等显著位置都张贴着专属的消防二维码,单位员工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内置“消安查”模块,并生成检查清单,提示员工检查方法和检查标准,有效解决了单位在消防检查中“不会查、查不全”问题。
该系统还创新建立消防信用积分机制,消防管理意识不健全,单位巡查不及时,隐患整改不及时,培训演练走过场都予以扣分。同时,社会单位可通过学习消防知识、组织演练恢复积分,实现“教育惩戒双驱动”。在农村商场市场和经营性农村自建房区域,菏泽市还安装了5G火灾探测器和红外火灾探测器,一旦温度异常升高,会立即联动手机平台和村广播警示火情,将非现场监管向农村地区延伸。
“目前我省消防非现场监管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处副处长周聪表示:“作为一种创新的消防监管模式,这既是科技赋能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监管效能的有效抓手。从实际工作来看,非现场监管打破了传统‘人海战术’的局限,实现了‘数智防控’。未来,消防非现场监管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工作模式从‘单一执法’向‘全域赋能’转型,真正为消防安全筑牢智慧防线。”(图文 王欣蓉)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