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滴翠,泗河奔流;以蟋为媒,以虫会友。8月12日晚,曲阜市姚村镇政府东侧文化广场灯火璀璨,第十届蟋蟀文化节在精彩的开幕式表演中拉开帷幕。开幕式通过“文化展演+非遗体验+产业对接”的创新模式,全方位展现了蟋蟀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吸引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客商及游客超5000人次,“以虫促旅、以旅兴农”,激活乡村旅游消费新动能。


姚村镇素有“斗蟋之乡”美誉,这里的蟋蟀以个头大、牙齿尖利、性情猛烈著称,在历届全国蟋蟀友谊赛中屡获殊荣。开幕式当天,蟋蟀主题书画展、非遗技艺展、文创产品市集同步开启,游客不仅能亲手体验斗蟋蟀、古礼投壶等传统技艺,还能深入学习蟋蟀选育、葫芦雕刻、尼山印章等文化知识,蟋蟀的灵动与匠心文创交相辉映,成为热门打卡地。


同样热闹的还有夜幕下的姚村镇府前街蟋蟀交易市场,千余名村民与来自京、沪、津等地的客商围坐交易,蟋蟀鸣叫声与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据统计,蟋蟀交易季期间,姚村镇当地农户平均增收超2万元,单只极品蟋蟀售价可达万元以上。镇长王福生表示:“我们通过‘政府搭台、协会牵头、农户参与’模式,将蟋蟀产业与文旅、电商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文化节现场,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同样人气火爆。庙东的莲藕、黄屯的山药、毕家村的火龙果等“姚村特色”成为往来客商和游客的热门选购品。漫步姚村镇,荷花池畔的蟋蟀文化长廊、村史馆内的虫鸣声景装置,处处彰显着“文化+生态”的治理智慧。近年来,姚村镇以蟋蟀文化为纽带,实施河道整治、绿化提升等工程,建成省级美丽乡村7个,吸引城市游客年均增长40%。



“我们通过‘虫文化’凝聚乡愁,让乡村振兴既有产业支撑,更有文化温度。”姚村镇党委书记李瑾说。如今,姚村镇的蟋蟀文化节已发展为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民俗品牌,“以虫促旅、以旅兴农”的模式,不仅为传统农耕小镇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更以“小蟋蟀”撬动了乡村“大振兴”的无限可能。(图文 王晓丽 刘康)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