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给码头做“CT检查”

2025-08-13 14:14:1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唰唰……”退潮时分,海浪裹挟着沙砾拍打着青岛湾护岸,像是海神轻抚着琴弦。与青岛栈桥回澜阁隔海相望,一座椭圆形的滨海建筑映入眼帘,像是一个扣在海水中的白色贝壳,在它的旁边还散落着几颗红蓝相间的“珍珠”,正在给建筑做全身“体检”。

  这个白色贝壳就是青岛前海一线地标之一的海上皇宫,作为青岛海上旅游重要打卡取景地,其建筑形象状态直接关乎游客们的旅游体验。每一道裂缝、每一处锈蚀都可能在无形中削弱它所承载的青岛海洋文化的厚重底蕴。而那些“珍珠”,则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正在排查建筑水面以上结构构件破损状况及安全隐患,并对附属的扭工字块防波堤与建筑物下部结构进行技术状态评定检测,为建筑后续更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施工未动,检测先行。试验员李昊飞率先来到项目现场,迎面而来的是一望无垠的开阔海面,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的同时,问题随之而来。因为毗邻海边,海风风力较大,夏季涌浪不断,水下情况复杂多变,加之检测项目众多,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是依靠人工检测,不仅效率低下,安全问题也难以保证”,李昊飞说道,“倒不如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检测,那些犄角旮旯统统逃不过我们的‘法眼’。”

  李昊飞的话引起了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检测中心结构所负责人刘浩的兴趣,回到办公室,他立即组织团队商讨无人机检测方案。经过和商家沟通,项目团队迅速确定了无人机型号,选择了具备高分辨率摄像头、强抗风性能且续航能力出色的无人机,并制定了详细的飞行路径规划,确保能全面覆盖建筑物各个检测部位。

  “浩哥,既然空中无人机检测可行,那水下岂不也可以实现?”尝到了无人机检测的甜头,李昊飞的干劲儿一下子被点燃了。传统码头水下结构检测方式通常为派遣潜水员下水作业,存在极高的风险,更何况还要检测直面风浪的防波堤,想到这里,刘浩心中有了主意,“那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水下检测机器人。”

  说干就干。经过技术论证与方案比选,项目团队最终选定了一款搭载超声波探伤仪与水下全景摄像头的遥控式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复杂海况下自主定位,并通过程序预设的扫描轨迹对水下结构进行全面“体检”。

  万事开头难。海底情况复杂程度远超陆地,这让项目团队第一次尝试就栽了跟头,只见水下机器人刚下水不久,便被海底埋伏的尼龙绳索缠住动弹不得。“这可怎么办?”李昊飞急得直挠头,眼前这个意外让大伙儿措手不及。“别慌,好在机器人没有损坏。”刘浩安抚道。在潜水员的帮助下,机器人得以脱困,并重新开始工作。

  有了前车之鉴,团队深刻意识到水下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团队决定先将机器人放在相对开阔的外海水域下潜,抵达水底后,再精准游向目标区域,并采取垂直方向的精细检测路径,如此便可及时识别躲避渔网、绳索等杂物,大大降低被缠绕的风险。“哇塞,你看着桩基、护舷的实时画面也太清楚了!拍摄效果比潜水员要好太多了,还支持图像数据实时回传,这样我们在岸上就可以分析判断了。空中无人机加水下检测机器人,我们就像给码头做了一遍‘CT检查’。”一旁的李昊飞惊叹道。

  正是依靠这种“CT检查”,过去潜水员冒着风浪克服水下复杂环境,耗时一天才能完成的检测任务,现在依托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协同作战,短短3个小时即可完成。“新质生产力”在一航建设者的实践探索下,正逐渐在施工一线发挥作用。(通讯员 张征)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