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5所全国重点大学的112名在校生齐聚泉城,他们奔赴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班实习实训,其中韩雪婷等4人来到了济南市城管局。
近1个月的时间里,韩雪婷、刘伟在生活废弃物管理处,徐雯琦、邢若飞在社会动员处跟班实习,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动员以及材料撰写等工作,对构建“温暖城管”品牌以及城市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济南城市品质提升有更切实的体会,对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痛点、堵点有了更详实的了解,一起来倾听他们的体验与感想……
温暖执法点亮泉城烟火——我眼中的“济南城管”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 徐雯琦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济南人。犹记十几年前,路边“夜市”如火如荼。从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到城管与小贩的“猫捉老鼠”大戏,再到早晨“五彩斑斓”的油腻马路,似乎是济南亘古不变的底色。但慢慢地,流动商贩规整了、马路整洁了、灯光花样多起来了、济南城管也“温暖”起来了。济南变了。
为了一探究竟,2025年7月,我来到济南市城管局实习。“西瓜地图”发布是我在社会动员处参与的第一个活动。了解得知,“西瓜地图”是在市区科学规划数百个临时销售点,既方便瓜农卖瓜,又方便市民买瓜,还方便了城市管理,一举三得,实在是妙。济南城管把老百姓“吃西瓜”的“小事”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制度里,这不就是最典型的为群众办实事吗?既有覆盖全城的战略高度,又参与到市民的生活深处,实在是妙。通过这一件事,济南城管便把“温暖”二字种在了我心里。
既给流动商贩“挂上牌”,还要给流动商贩“安上家”。商河县的“晨曦滩区”为商贩提供了免费的集中经营地点。“原来是私人买下准备挣钱的停车场,在我们用院子里的停车场交换下才有了这块地,为老百姓做公益嘛。”为规范摊区秩序,采取“业户自治联盟+城管服务引导”的管理模式,为商贩发放摊位证,建立“一摊一档”专属档案,精准帮扶自产自销和困难经营者。济南城管从根源上主动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温暖”二字从此生根发芽。
温暖城管在乡村,中国的未来在乡村。陌生的村子,贫穷的土地,一双双老老小小有期待有怀疑的眼神……第一书记真的能致富吗?三年来了又走,又能给村子里留下什么?济南城肥中心的陈国瑞用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给了我们答案。小麦玉米价格低就去寿光买最好的种子种萝卜白菜,结果萝卜白菜价格更低;百姓想养鱼,败于技术门槛太高;一产靠不住,二产来钱快。将“杨八士”注册商标,烤鸡、鸡蛋、香肠、肉酱加上直播带货,终于靠着“杨八士”走出了杨八士;三产让杨八士村走得更远。他邀请70多所学校绘制农业劳动模范墙绘,配上二维码视频介绍,文化这东西种下了就带不走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年的“青年座谈会”,他说“我今天的承诺你们明年回来检验”“你们的目标等明年回来我检验”,对赌出一个清华本科生,值!第一书记陈国瑞的乡村振兴事迹,让城管人的“温暖”开花结果。
济南的灯光既点亮了城市发展之光,也点亮了百姓生活之光。从城市发展来看,经十路灯光秀的视觉盛宴、超然楼的古朴璀璨、洪楼教堂的肃穆典雅,这些夜间亮丽的风景线彰显济南文化自信同时吸引着外地游客,照耀着济南璀璨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样,百姓生活方面,高架路、主干道灯光和一街一巷的路灯,卸下晚归人的防备和疲惫,照耀着居民回家的道路,保障着济南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济南的灯光展现着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安宁,让“温暖”延续到百姓的睡梦中。
“721工作法”“三度执法”“四位一体”……这些不只是济南城管的行为准则,更是标记在每一个城管人身上的文化符号,无时无刻不践行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一个月的实习转瞬即逝,即将走出济南市城管局的大门,我将身披“温暖”斗篷,像“西瓜地图”遍布济南每一个角落一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新一代年轻党员正与他们并肩作战。(图文 宋振飞 刘晓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