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日,平遥县人民医院儿科再次成功救治一名胎龄32周的早产儿宝宝,治疗期间实施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为新生宝宝搭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通过安全、稳定的长期静脉营养支持,为其脆弱的生命保驾护航,标志着平遥县人民医院在新生儿重症救治领域的护理技术实力再上新台阶。
生命初临,挑战重重:一场惊心动魄的“呼吸保卫战”
小宝贝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便遭遇了严峻考验:呼吸困难、持续呻吟、吐沫、全身青紫,情况万分危急!平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与儿科医护团队迅速反应,无缝衔接展开抢救:儿科主任高海燕当机立断,立即气囊加压给氧稳定呼吸,随后火速将宝宝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宝宝肺部发育不成熟,又有早发感染风险,时间就是生命!在高海燕组织下,新生儿医护团队果断行动: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精准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以改善肺功能,同时启用无创呼吸机提供持续呼吸支持。为了筑牢第一道生命防线,团队迅速完成了脐静脉置管,为宝宝提供急需的高营养液和抗感染治疗。
技术破局:PICC——为早产儿量身定制的“营养生命线”
早产宝宝的胃肠系统极其娇嫩,无法自主获取足够营养,长期、稳定的静脉营养支持成为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反复外周静脉穿刺不仅给宝宝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和静脉炎的风险,难以满足长期治疗需求。
此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乔淑霞护士长新近开展的“新生儿PICC技术”成为了破题的关键“利器”。在充分评估宝宝状况后,护理团队凭借精湛娴熟的技术,成功完成PICC穿刺置管。一根纤细柔软的导管,从外周大隐静脉精准置入,直达中心下腔静脉。这不仅显著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创伤,更能长期、安全、高效地输注高浓度营养液和药物,为宝宝搭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营养生命线”。
希望绽放:精细守护下的新生之路
得益于PICC技术提供的稳定、可靠的生命支持通道,夜以继日的精细化护理和严密监测,这名早产宝宝的生命体征日趋平稳,体重稳步增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目前,宝宝顺利治愈出院,正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新生儿PICC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早产宝宝赢得了宝贵的成长机会,更填补了平遥县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它为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其他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重症新生儿,提供了更安全、舒适、高效的治疗选择,极大提升了救治成功率与生存质量。
平遥县人民医院院儿科医护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危重症新生儿救治技术水平,不断引入和精进前沿技术,用最专业的医疗技术和最温暖的仁爱之心,为每一个初临人世、脆弱而珍贵的生命,托起希望的明天!(图文 赵建波 郑彩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