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的社区广场上,68岁的退休医生张爷爷正为邻居测量血压,另一边十多位“银发舞蹈队”成员排练着新编的秧歌舞,而身穿红马甲的李阿姨已清点好工具准备带队清理小区绿化带。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清水河街道刘园社区推行“银发群体引领居民自治”模式的真实写照。这里的长者们正用“夕阳红”温度点燃基层治理的“新引擎”。
爱心义诊进社区,健康守护“零距离”。每月15日的“健康守护日”已成为社区居民最期待的日子。由8名退休医护人员组成的健康服务队在小区广场支起义诊台,从血压血糖检测到中医推拿,从用药指导到慢性病管理,这些平均年龄60岁的“老专家”们累计服务已达600余人次。社区还建立“健康档案云共享”系统,年轻志愿者协助录入电子档案,形成“老人帮老人+青年助老人”的良性循环。今年来已开展用药安全、应急救护、慢性病预防等多场专题讲座,真正实现“小病不出社区,预防走在前面”。
舞台演绎夕阳美,文化滋养“邻里情”。“以前只能在台下看演出,现在我们自己就是明星!”65岁的周阿姨指着活动室满墙的演出照片自豪地说。社区通过挖掘老年群体中的文艺骨干,组建了太极班、戏曲社、舞蹈队等5支文化团队。更可贵的是,这些团队自发形成“传帮带”机制:72岁的戏曲老师胡老师定期教学,让国粹艺术在社区生根;退休舞蹈教师组建“零基础舞蹈唱班”,带动30多位老人从基本功开始学习。
银发志愿显担当,基层治理“添动能”。在社区议事厅里,白发“智囊团”正热议电动车充电桩选址;中考考点外,“爷爷奶奶护考队”为学子递上清凉扇;垃圾分类亭旁,红袖章督导员耐心指导投放……这些活跃的身影,正是社区志愿体系的生动缩影。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福利”机制,多名银龄群体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中来。72岁的退休职工侯老担任“邻里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10余起。“被需要的感觉,比退休金更珍贵!”他笑道。社区党总支书记表示:“老年人既是服务对象,更是治理主角,他们的经验智慧是社区的宝贵财富。”
这种“以老带小、以老助老”的模式,既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更重塑了“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该社区用精细化服务激活了老年自治的“一池春水”。未来,该社区将持续拓展“为老服务+”内涵,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家门口”拥抱有尊严、有温度、有价值的晚年生活。(谢文彬)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