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今年以来,太湖县天华镇始终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意识,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植于心、付诸于行,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注重将安全生产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精准发力的“绣花功夫”筑牢安全防线,使全镇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撑起了坚实的“安全保护伞”。
聚焦源头治患,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
安全的根基在于源头防控。天华镇从责任、排查、宣传三个端口发力,持续加固安全生产防线。
压实责任“链条”,拧紧安全“螺丝钉”: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镇党委会、安委会定期召开“诸葛亮会”,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将责任清单细化到每一名班子成员、每一个行政村,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事事落实有抓手”。
深化排查“攻坚”,清除风险“定时炸弹”:结合镇域实际,紧盯“厂中厂”、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涉爆等高危领域,以及自建房加工场所、餐饮燃气使用、老旧房屋、电动车违规充电等民生隐患点,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穿透式起底排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改、早清零”。
织密宣传“网络”,提升全民“防护力”:创新“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用好广播、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等“空中喇叭”,线下激活宣传栏、入户宣讲等“地面阵地”,并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节点,通过法规解读、案例警示、常识科普,让安全意识走进千家万户。
坚持未雨绸缪,筑牢防灾减灾“防火墙”
面对极端天气多发的态势,天华镇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底线思维,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
预案“提质”,让应对更精准:修订完善镇级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地震等专项预案,指导各村“量身定制”村级预案,确保预案既“接天线”(符合上级要求)又“接地气”(贴合实际需求),真正具备“拿来就能用”的可操作性。
预警“提速”,让安全跑在前:密切关注气象、水利部门的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组合拳”,第一时间让预警信息“跑”在灾害前面,精准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在今年的强降雨过程中,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80人次,实现“零伤亡”;汛前对2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低洼易涝点、3处危旧房屋完成“地毯式”排查评估,明确监测责任人、竖起警示标识,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演练“提效”,让实战更过硬:组织防汛抢险、地质灾害避险、消防等应急演练5场次,120余名群众、干部参与其中。演练既检验了预案的科学性,又锤炼了应急队伍的实战本领,使参与者既练熟沙袋堆砌、边坡加固等防汛技能,也掌握了灭火器使用、浓烟疏散等消防技巧,让“纸上预案”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同时,足额储备雨衣、铁锹、救生衣及灭火器、水带等防汛救灾和消防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聚焦暑期安全,织密防溺水“生命网”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天华镇以“保生命、护成长”的使命担当,筑牢防溺水“铜墙铁壁”。
隐患“清源”,筑牢水域“防护栏”:对全镇155处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整治无警示标识、防护设施缺失等问题,累计增设防溺水警示牌26块,实现“水域有界、防护无隙”。
宣传“润心”,拧紧安全“思想弦”:打造“校园+村+家庭”三维宣传网,联合学校开展“防溺水公开课”10场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2000余份;组织村干部、志愿者进村入户,用方言讲解“六不准”常识;利用微信群推送动画短片、案例警示5条,在镇村醒目位置、危险水域周边张贴横幅140余条,让“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意识深入孩子心田、走进千家万户。
值守“加码”,筑牢巡查“防护线”:组建由党员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格员组成的“防溺水巡逻队”,实行“每日两巡”(早9点前、晚5点后)制度,重点盯守节假日、午后等关键时段,对野泳、嬉水等行为及时劝阻。今年以来累计巡逻200余次,劝阻危险行为10余起。
应急“备勤”,守住救援“最后一公里”:在重点水域周边配备救生圈、长竹竿、救生衣等救援物资155套,组织14支村级应急小分队开展溺水救援演练,明确“发现险情—呼叫支援—科学施救”流程,确保“险情出现时,能第一时间响应、安全高效处置”。
当前,夏季高温汛期的“烤”验仍在持续,安全生产、防汛抗旱、防溺水等任务依然艰巨。天华镇将始终以“如履薄冰”的警觉性、“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整治,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稳稳的幸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华、幸福天华镇筑牢“铜墙铁壁”。(朱菁芳、刘结兵)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