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于近日印发实施。8月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解读《实施意见》相关情况。
“《实施意见》从设施韧性、空间韧性、管理韧性3个维度,明确了12项重点任务,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韧性城市建设体系。”任海涛说。
筑牢“设施韧性”根基,守护城市生命脉搏
坚持体检先行,完善相关指标和标准体系,深入开展房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全面掌握城市基础设施和老旧房屋的底数和现状,找准病灶、对症施治。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两大工程”建设:一是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窨井等城市“血管”和“关节”部位,加装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协同处置;二是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工程,加快智慧工地建设,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对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的全要素、全覆盖管理,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手段,实时感知建筑结构运行状态,实现对房屋位移、沉降、倾斜、裂缝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另外,《实施意见》还提出,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为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空间韧性”布局,打造宜居智慧家园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市民出行、日常起居等生活需求,着力打造、优化4类应用场景。一是优化道路出行场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改造智能化停车设施和绿色配送体系,推动无人驾驶全场景、多领域破局成势;二是优化市政公共空间场景,建设三维可视的地下管网“一张图”,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强化燃气泄漏等智能化监控,着力提升市政设施智慧化运维水平;三是优化智慧住区场景,聚焦“一老一小”,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开展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活动,大力发展智慧物业,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数字赋能、多方参与的住区安全治理体系;四是优化数字家庭场景,结合“好房子”建设,推动新建全装修住宅设置智能产品,鼓励既有住宅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提升家庭生活的便利度与智能化水平,让住户更安心、更舒心、更省心。
提升“管理韧性”效能,打造城市智慧中枢
坚持数字赋能,聚焦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两大平台”建设。一是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加快“数字住建”建设步伐,整合地理信息、建筑物模型、基础设施数据等多源信息,形成覆盖城乡三维空间的“数字沙盘”;二是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网格化管理和跨部门信息共享,推进省市县三级贯通,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协同联动。另外,《实施意见》还明确了“整合共享信息系统、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等工作措施,确保各类系统、平台融合集约建设、安全稳定运行,全面提高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防御能力。
总之,这次出台的《实施意见》,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既是对国家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也是各地推进工作的实践指引。“下一步,我省住建系统将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因地制宜、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争当排头兵,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任海涛表示。(图片来源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