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海蛇、竹叶青、银环蛇、烙铁头蛇……这些都是广西防城港地区的常见蛇类,接下来我教大家如何快速辨别和防范,一定要仔细听。”在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广西白龙核电项目会议室里,一堂防蛇知识公开课正在进行中。
在防城港白龙半岛,每年4月至10月份都是蛇类活跃期,尤其是闷热、雨后天气,沿施工便道、材料堆场、排水沟和围挡边,都能发现蛇类游走的痕迹。而这堂公开课的由来,便源于现场一次运料作业。
“老李,今天准点到场卸砂石料。”“放心吧。”挂断电话,工人老李像往常一样,熟练地驾驶着土石方车往现场赶去。因为昨夜暴雨的缘故,施工便道变得泥泞不堪,两侧是足有一人多高、密不透风的杂草丛和芦苇荡,这让老李变得十分小心。到达现场开始卸料时,一旁的安全员贺睿察觉到车上的异样。只见在石料倾倒过程中,飞出了一种不寻常的“条状物”,走近一看,通体黑色的“长条”,周身还环绕点缀着几处银斑。虽然早已奄奄一息,但那副三角形的脑袋仍条件反射般昂起,分叉的舌尖在空气里颤抖。
“银环!”贺睿低喝一声,一把拽住老李的胳膊往后退,“别动,是活的!”老李后背瞬间湿透,手里还攥着卸料杆,整个人僵在原地。贺睿用对讲机呼叫:“现场出现银环蛇,疑似被砂石料砸伤,位置xxxxxx,请求支援!”不到两分钟,项目安全总监卢志洋带着捕蛇夹和急救箱冲到现场,后面还跟着新成立的应急小组。
“先清场,把料车退到十米外!”卢志洋蹲下观察,蛇身中段已被棱角锋利的碎石压扁,仅剩尾段神经性地蜷曲。他熟练地用捕蛇夹固定蛇头,确认无攻击能力后,示意同事把蛇装进透气编织袋。确认无咬伤后,此时的老李嘴唇发白,却强撑着笑:“幸亏你们眼尖,这一路上我都不知道它啥时候到车上的。”
趁着这次机会,卢志洋立即召集工人和现场管理人员,防蛇知识公开课由此开始。“虽然蛇是偶然藏在石料里被运进场,但这就是一次安全警示。”卢志洋说道,“所以,当我们遇到蛇时,不要和它硬碰硬,要以驱赶、预防为主,用巧劲减少这些‘隐秘访客’对我们的伤害。”众人翻开预案,卢志洋凭借以往的亲身经历,耐心为参会人员讲解预案中各项措施的原理。
预案翻到第二页,投影仪的光斑落在“现场处置流程图”上,卢志洋把激光笔点在“驱赶”一栏,声音放缓:“驱赶不是拿棍子乱打,而是让它自己觉得这里不安全、主动离开。”他按下遥控器,画面切到前一天傍晚在围挡边拍下的监控截图:一条烙铁头蛇正沿着排水沟往材料堆爬,红外补光下,蛇鳞闪着暗铜色冷光。
“看见没?它贴着沟壁走,是因为沟壁有潮气,而且堆场里刚卸了水泥袋,温度低。我们就在沟口撒了雄黄和硫磺的混合粉,再敲两下钢模板,蛇闻到刺激味、听见震动,三分钟就掉头回芦苇荡。”卢志洋指着屏幕说道。除却详细的防蛇教程外,项目团队还为工人们现场发放了驱蛇药和护腿板。刚接过护腿板,老李蹲在地上,像绑靴子似的把两条小腿裹得严严实实,还故意跺了两脚,咧嘴笑道:“这回再遇着‘银环’,先让它咬钢板!”笑声刚落,会议室里紧张的气氛顿时松了一半。
在各项举措的合力攻关下,“隐秘访客”再也没有在施工区“现身说法”。这次插曲也为众人敲响警钟,项目部已经将毒蛇应急演练提上日程,并开始筹备毒虫类的防护方案。这场在“热带雨林”中的安全作战,还远没有结束。(通讯员 李添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