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今年以来,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紧紧围绕区委“11266”工作思路,以“两貌三新四要”干部队伍效能建设活动为抓手,锚定“六个名城”建设目标,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强化运用法治方式,有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创新多元解纷机制,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发挥好社区、村党组织的作用,围绕物业纠纷、土地拆迁、邻里矛盾、债务纠纷、婚恋等问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成功化解诉前纠纷30起、家庭矛盾撤诉14起。创新“调解+普法”模式,富中社区“三好社区”经验获《光明日报》推广,成功入选滨州市社会工作十佳创新示范点。建立33个村级调解委员会,配备129名调解员,打造“服为贵”“蔚蓝”调解品牌,持续巩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做法,坚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预期成效。
织密平安动态网络,筑牢社会稳定屏障。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对筛选出的“三失一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实地摸排,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分类制定帮扶方案。对74名安置帮教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色分级预警”机制。结合主题党日、“社区开放日”开展法治讲堂、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深耕法治文化沃土,培育全民守法新风。加快建设“红润家和·心安宜居”家风主题小区,推动形成“党风带家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依托薛巴、田家等6个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成33个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西杜小区、太平村法治文化广场及法治文化一条街。动态更新132名法律明白人名单,学法考法通过率100%。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12·4宪法周”等大型普法活动,提升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力。为辖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专项服务和“一对一”法律帮扶,助力企业合规经营,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
优化法治服务供给,提升法治惠民实效。持续推进法律顾问“全域覆盖”,构建“智慧+普惠”服务平台,实现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一网通办”。高标准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站,推行“法治+德治+自治”融合机制,培育“向日葵公益课堂”等品牌,开展“大手牵小手”等志愿活动,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定期评选“守法示范户”,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富国街道将严格履行属地法治建设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诉求响应帮扶体系,确保群众困难帮扶到位。持续优化12345、“1890”便民热线接办机制,畅通群众反映渠道,精准识别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和亟待解决的个性困难,特别是涉及民生保障、基本权益的合理合法诉求。对已办结诉求定期分析复盘、跟踪回访,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诉求和潜在矛盾滋生。
二是健全社会稳定管控机制,确保重点人员管控到位。常态化对“三失一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安置帮教对象、恶意上访等重点人员开展摸排,建立分级分类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生活困难、有转化可能的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社会救助等帮扶措施。加强多部门联动协作、形成管控合力,提升对重点人员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依法处置能力,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三是强化依法治理攻坚能力,确保社会风险处置到位。全面梳理城中村拆迁、土地纠纷、占地补偿等复杂矛盾问题,坚持“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好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确保辖区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