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山西省古交市生机勃勃的田野上,2025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正高效推进。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统筹协调,无人机操作者精准“飞防”,农民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在党的政策引领下紧密协作,共同筑牢粮食丰收的防线。
中心:织密防控网,科技服务到田头
作为防治工作的“技术核心”与“组织枢纽”,中心年初便确立了“早监测、早预警、早防治”目标,启动全市防控体系建设。依托多个监测点,技术人员每周数次深入田间调查虫情病情,结合气象数据模型,精准绘制蚜虫、玉米螟等病虫害趋势图,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防治关键期,中心专家深入乡镇,在田间地头开设流动课堂,手把手指导农户识别病虫害特征与科学防治方法。累计举办培训班8场,发放《古交市农作物病虫害诊治手册》500余份,让科学防治理念扎根。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心统筹调度植保无人机、低毒生物农药,建立“监测—派单—作业”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统一组织、统一防治,聚合力量,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这是技术推广的价值。”中心主任强调。
无人机:“飞防”显身手,效率安全双提升
“这台无人机一次载药50升,1小时作业50亩,效率远超人工。”飞防队员小张边调试设备边介绍。他和团队的作业任务由中心依据实时监测数据统一指派。
为确保效果,飞防队提前与中心对接,根据作物类型、病虫害程度精准配药,并利用卫星地图规划航线,严格避开生态敏感区。作业时,无人机低空飞行,药液均匀覆盖作物叶面,实现精准高效施药。
“农户现在只需在田埂上观看,省心又安全。”队员小李说。高峰时,他一天完成600亩玉米地的“飞防”。农户的感谢短信,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肯定。无人机不仅大幅提升了防治效率,更让中心的科技服务真正惠及田间。
农民:省心又省力,丰收底气足
“往年全家上阵雇人打药,50亩地忙一周。今年中心派无人机两天搞定,药还免费!”河口镇种植大户老王看着绿油油的玉米田,信心满满。
更让老王安心的是,中心技术员每周“巡诊”,田间发现问题,在“农技服务群”里一问即答。“上次玉米叶出斑点,技术员半小时赶到诊断是赤须盲蝽,指导用药后很快恢复。”他算了一笔账:100亩玉米往年防治成本8000元,今年零成本,且无人机施药更精准,作物长势更好。
“中心就像‘田医生’,全程管到施药,咱种地更有底了!”老王的话道出农户心声。在中心的专业支撑下,古交市2025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覆盖率达95%以上,为秋粮丰收筑起坚实“防护墙”,科技兴农的种子在田野间茁壮成长。(图文 李正山 李佳汇)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