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7月22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全运年看广州”系列发布会之“美丽广州建设”新闻发布会,通报2025年上半年广州环境质量状况及美丽城市建设最新进展。市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林业园林局及黄埔、花都、增城三区负责人集中介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绿美广州、美丽单元、投融资创新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空气质量持续领跑国家中心城市。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郑则文通报,上半年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5天,占比92.3%,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继续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20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符合国家要求。
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推进。蓝天保卫战以控制PM2.5为主线,落实92项任务,实施国Ⅲ柴油货车第二阶段限行,完成115个储罐VOC改造,保持扬尘污染严管态势。碧水保卫战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实施2025年水污染防治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计划,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链条管理。净土保卫战完成79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审,更新发布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广州以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财政部、生态环境部“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地市,将获不超过12亿元中央资金和4亿元省配套资金补助。郑则文表示,广州将把这笔资金用于进一步巩固提升河湖治理成果,打造美丽河湖精品体系,为全国超大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绿美成果正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市林业园林局副局长阮琳介绍,全市已建成1516个各类公园、542.8公里森林步道、近4000公里绿道,形成“一万公里慢行游憩空间”;依托莲麻小镇、天人山水等绿美节点,带动乡村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创新“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设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基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绿美新格局。制度层面,广州全面推行林长制,2024年获全省考核第一和国家激励表扬;林业产业与旅游、康养、自然教育深度融合,2024年林业总产值达1519亿元;数字平台落地1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实现生态资源精准监测和高效管理。
黄埔区迳下村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变身未来乡村示范样板。黄埔区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姚锦全介绍,迳下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755亩、高标准农田500余亩,整合2100亩连片产业空间;首期180亩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已动工,投产后5年内年产值约18亿元;50亿元随安堂中医文旅项目一期11月前开放;整村屋顶光伏工程年发电量1544万千瓦时,可满足全村用电,4月入选国家首批零碳村镇试点。水系连通项目一期形成104万立方米调蓄量,绿美建设总面积达2550亩。村民住宅由512栋压减至282栋,31栋新农宅已交付,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花都区赤坭镇则在全国率先探索镇级“美丽中国先行镇”实践路径。花都区副区长麦韶明表示,赤坭镇已创建4条“国字号”乡村、10条“省字头”乡村、30条美丽宜居村;34项美丽工程总投资超127亿元,国开行授信4亿元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综合指数创近5年最佳,白坭河大坳断面首次达到Ⅲ类;300亩废弃矿坑变身景观湖,环湖碧道5.3公里;“花漾年华”示范带布局先进智造、都市农业、休闲文旅三大产业,农村电商交易额累计超8亿元;蓝田紫林·童心小镇投入运营后带动村集体2024年收入1464万元,同比增长17.3%。
增城区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为契机,构建“七美增城”体系。增城区副区长罗迎介绍,增江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151项美丽工程正分批实施;派潭、正果、增江街首期投融资方案已完成,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获授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超90%,增江、大墩国考断面水质稳定Ⅱ类;2024年接待游客超3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40亿元;泛半导体、新型储能等绿色产业与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同步推进,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信息显示,广州正从污染防治攻坚阶段迈向美丽广州建设新阶段。下一步,全市将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落实全运会生态环境保障,持续推进《美丽广州建设规划纲要》编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广无人机、无人船等新技术应用,健全“天、空、地、海”立体物联感知网络,打造智慧高效“生态大脑”,探索超大城市环境健康管理路径。(文 黄磊刚 图 黄小珊)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