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这扇窗户里莫名出现“小石子”,你是否会感到惊慌?别担心,今天烟台市市直机关医院就带大家认识一下眼睛里的“不速之客”——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长什么样?
结膜结石,从名字就能看出,它和我们熟知的胆结石、肾结石类似,是在结膜上形成的质地坚硬的“小石头”。不过,结膜结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石,它其实是睑结膜表面出现的黄白色凝结物,通常呈点状,小如细沙,大的也不过像小米粒,多单个或多个散在分布。
在发病初期,结膜结石大多“藏在”结膜下,悄无声息,患者往往没有任何感觉,只有在眼科检查时才会被发现。但随着病情发展,结石会逐渐突出结膜表面,这时就会像眼睛里进了沙子一样,让人感觉异物感明显,还可能出现眼睛刺痛、流泪、发红,甚至影响视力,导致视物模糊。如果用手揉眼睛或眨眼时,异物感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谁容易“招惹”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并非“随机挑选”受害者,它更青睐以下人群:
1.慢性结膜炎患者:长期的炎症刺激,会让结膜的代谢功能紊乱,炎症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容易堆积,为结膜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就像房间长期不打扫,灰尘会越积越多。据统计,慢性结膜炎患者患结膜结石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3-5倍。
2.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隐形眼镜直接与结膜接触,会对结膜造成一定的摩擦,而且佩戴和摘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还容易引发感染。同时,隐形眼镜的护理液如果清洁不彻底,残留的杂质也可能刺激结膜,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3.用眼过度的上班族和学生族: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眨眼次数会不自觉减少,泪液分泌不足,无法及时滋润和清洁结膜,导致结膜干燥,代谢废物堆积,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结石。
4.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组织逐渐老化,结膜的功能也会下降,上皮细胞容易发生变性、脱落,进而形成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是怎么“诞生”的?
结膜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正常情况下,结膜上的细胞会不断新陈代谢,老化的细胞会自然脱落并排出体外。但当结膜受到炎症刺激、长期接触灰尘和细菌、用眼习惯不良等因素影响时,这种正常的代谢平衡就会被打破。脱落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以及一些杂质会混合在一起,逐渐堆积、浓缩,最终钙盐沉积,形成坚硬的结膜结石。简单来说,就像是眼睛这个“小工厂”的废物处理系统出了问题,垃圾越堆越多,最后变成了“石头”。
得了结膜结石该怎么办?
很多人发现自己得了结膜结石后会非常紧张,担心会失明。其实,大部分结膜结石都不需要特殊处理,尤其是那些还没有突出结膜表面、没有任何症状的结石,定期观察就好。
但如果结石突出结膜表面,引起明显的异物感、疼痛等不适症状,就需要进行治疗了。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表面麻醉下,用针头将结石剔除。听起来可能有点可怕,但整个过程非常短暂,而且因为有麻醉,基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不过,治疗后一定要注意眼部护理,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预防感染。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结膜结石就像“野草”,即使剔除了,也有可能复发。所以,治疗后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慢性结膜炎,还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才能降低结石复发的概率。
如何预防结膜结石?
1.保持眼部卫生: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长时间待在灰尘多、环境差的地方;定期清洁眼部,使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洗脸巾擦拭眼睛。
2.合理用眼: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用眼1小时左右,休息10-15分钟,可以看看远处、做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3.科学佩戴隐形眼镜:严格遵守隐形眼镜的佩戴和护理规则,选择质量合格的护理液,定期更换镜片;佩戴时间不宜过长,每天尽量不超过8小时,睡觉时一定要取下。
4.积极治疗眼部疾病:如果患有慢性结膜炎、沙眼等眼部疾病,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引发结膜结石。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结膜结石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了解它、预防它,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始终明亮如初。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眼部不适,千万不要忽视,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早发现、早处理,守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