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街道桥东社区积极探索基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推行党建引领楼栋长制自治模式,以“民生微实事”为切口,推动城市社区居民群众从“陌邻”变“睦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破冰:一盏灯照亮改造之路
去年盛夏,社区应急排水单元达标建设项目一时陷入僵局。居民们担忧施工噪音扰民,更忧虑新铺设的管道会破坏原有微改造成果。“挖开路面再填回去,咱们这‘口袋公园’还能保住吗?”面对质疑,社区民情观察员、楼长林叔主动站了出来。深夜里,他家的灯总亮到很晚——他翻出社区微改造图纸,逐户走访记录意见,又将居民的焦虑整理成清单。
在社区党群驿站的“居民议事会”上,林叔带着绘制的“施工影响分析图”站上讲台。“大家看,排水管会沿着现有花坛边缘铺设,严格执行施工制度,施工结束后还要补种绿植。”投影仪的光束扫过每一张面孔,社区邀请施工方现场演示改造效果,又播放其他社区成功案例视频。连续三个夜晚,经居民多方讨论,方案改了又议,最终形成“分时段施工+分段验收”方案。如今,应急排水系统不仅消除水浸隐患,更顺势将添祥街的水泥路面升级为透水沥青,雨天不再湿滑,暮色中蜿蜒的沥青路宛如社区新添的缎带。
担当:一双手托举应急暖流
社区一户特殊家庭突发火灾,5号楼楼长文仔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拨打消防电话,逐户敲门提醒居民捂口鼻、弯腰撤离,有序引导至安全区域。他不顾危险折返搀扶行动不便老人,确保无人滞留。消防员抵达后,他主动说明火情、协助维持秩序,彰显基层楼长在应急处置中的关键作用与担当精神。而受灾的特殊家庭,也在社区党委“党建+民生”机制下获得帮扶:社区党委精准摸排需求,“大党委”统筹联动共建企业捐资。此次事件既体现楼长在应急中的基础作用,也展现“五社联动”效能,让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充分彰显。
织网:“四单”模式叩响幸福门
楼长英姐在日常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彭叔因身体不便、经济困难,家中频繁故障的洗衣机已无维修价值。她第一时间向社区党委反馈。社区党委迅速启动“微心愿”认领活动,多名在职党员积极响应,共同筹资为彭叔购置了一台崭新的洗衣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需求仅仅用时2天,这一过程不仅温暖了彭叔的心,更展现了楼长的责任担当和党群同心的强大力量。
这只是“四单”模式运行的日常缩影。社区将居民需求细化为“需求单—派单—办单—评单”闭环,81名楼栋长化身“民生触角”。在数字赋能平台,电子工单实时更新:居民反映楼栋斜坡无扶手,楼长推动一周内安装到位;针对电梯筹备中高低层利益难题,主动献策协调破解;联动社区民警,解决楼下超市凌晨卸货扰民问题。数据显示,2025年通过该模式解决的36件民生诉求中,居民满意度达100%。
聚光:一枚标签点燃星火
社区还创新开展“好人标签”活动,让默默奉献的楼栋长们走上舞台。蛇年春节,社区举办了“最美楼栋长”表彰大会,81位楼栋长中,有20位获得表彰。其中,连续三年全勤参与志愿服务的王姐被授予“金牌守护者”称号。当她神采奕奕走上领奖台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激发了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如今,楼栋长们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节点和情感纽带,社区“石家人”红色旋风志愿服务队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百余人,他们用行动丈量民意,以微光汇聚邻里情,让“有困难找楼栋长”成为居民们的共识,让基层治理成为一场温暖人心的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荔湾石围塘街道积极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以桥东社区为代表的“桥连万家”社区品牌用家长里短串联起了民心民意,基层治理在党群同心、邻里互助中,生长出最动人的烟火温度,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微实事”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民生底色更加鲜亮,幸福成色更饱满。(文 黄磊刚)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