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7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全运会·看广州”主题采访活动,中央及省、市媒体走进音书科技与千机科技,探访广州如何以硬核科技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造场景、破壁垒、立范式”。从AI手语翻译云平台到无人机低空表演,广州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为赛事注入温度与活力,同时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为城市发展留下宝贵遗产。
AI手语翻译云:让“无声”变“有声”
在音书科技的展示厅,创始人兼CEO石城川向记者演示了“音书手语翻译”小程序。作为一名听障人士,石城川用亲身经历诠释了科技的力量:“过去聋人看比赛只能依赖字幕,现在他们能‘听见’现场的欢呼。”通过小程序,听障人士可一键呼叫远程手语翻译志愿者,实现实时双向交流。记者现场体验发现,从呼叫到接通,全程不超过30秒,翻译准确率极高。
音书手语翻译小程序已与“全运广州”小程序打通,同时音书无障碍沟通系统也将部署到运动员入住酒店。赛时,听障运动员在酒店、餐厅、兴奋剂检测点、新闻发布会等场景均可方便获得即时手语翻译服务。石城川表示,赛会后平台将持续为听障人士提供服务,预计每年服务超百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音书手语翻译小程序上面已有超过150位手语翻译员入驻,“打造一个无障碍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是广州的温度,更是科技向善的体现。”石城川说。
无人机编队表演:让“夜空”变“主场”
在千机科技,记者目睹了无人机编队表演的震撼案例。公共事务总监温瑶介绍,去年11月,公司用600架无人机拼出倒计时500天的数字,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3亿。现场回放的画面显示,无人机群以岭南醒狮开场,随后化作“百舸争流”的龙舟,最终定格为“15”和“爱心广州”的图案,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创意设计总监欧栋俊透露,团队将广州塔、猎德大桥、珠江游船等城市地标纳入“空中舞台”坐标系,通过自研国产飞控平台实现厘米级定位和毫秒级同步误差。设计过程中,团队还将粤语文化“翻译”为空中符号,例如“得闲饮茶”四字被拆解为茶壶、茶杯、蒸汽等7个动态图层,需1.2万帧航点数据。“既要让老广会心一笑,也要让外地人一眼爱上。”欧栋俊说。
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时段”试点城市,广州已将无人机表演纳入夜游常态化运营。千机科技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签订三年协议,预计全年可新增文旅消费超5亿元。温瑶还透露,公司正在琶洲建设无人机研学基地,首期将培训500名飞手和200名低空运营师,为退役运动员、退役军人提供转型机会,打造“夜空导演”这一新兴职业。
科技赋能:从赛事服务到城市品牌升级
广州通过AI手语翻译和无人机表演两大科技亮点,为十五运会打造了“无障碍沟通”与“视觉奇观”的双重保障。
从地面到夜空,从无声到有声,广州以科技为笔,绘就了十五运会的创新画卷。AI手语翻译与无人机编队表演不仅提升了赛事体验,更展现了广州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实力与温度。这些创新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城市品牌与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文 黄磊刚 图 黄小珊)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