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作为昭苏县文旅产业的核心IP,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已成为推动本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赛事活动到业态创新,从基础设施升级到品牌影响力扩大,天马文化旅游节以“马”为媒,串联起全域旅游资源,不仅带火了游客流量,更激活了产业活力,让“中国天马之乡”昭苏从“季节性打卡地”迈向“全年旅游目的地”。
节会赋能 以“马”为核心构建全域旅游生态
2025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以“天马”为核心,联动多项特色活动,既有“丝绸之路”中国超级马术定向耐力赛·昭苏站、伊犁马超级联赛、2025·格斗赛等高端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也有马主题研学、摄影采风展览等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感受马文化魅力。
依托天马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昭苏县整合夏塔景区、天马旅游文化园、湿地公园等核心资源,推出“一日轻旅、两日沉浸、三日深度”的精品旅游线路。从天马旅游文化园的马术表演,到夏塔古道的马背探险,再到玉湖的野骑体验,串联起景区、民宿、餐饮等业态,实现“观赛—体验—消费”闭环。文旅集团同步开发“天马战歌通关文牒”等互动产品,让“马元素”贯穿游客全旅程。
基建升级 以节会为契机夯实发展根基
借天马文化旅游节东风,昭苏正在加快天马旅游文化园、湿地公园创5A级景区前期工作,并投入专项资金提升基础设施:新建彩虹公共停车场、夏塔景区木栈道和温泉康养中心,新增天马旅游文化园及湿地公园景区3项低空飞行业态,推动景区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型,强化“旅游+生态康养”联动效应。
针对节会期间客流高峰,昭苏县完善了G219线、伊昭公路等主干道配套,缓解交通压力,推进夏塔景区门口至将军桥34公里道路升级及生态修复,新增10辆区间车、5辆观光小火车,提高游客承载量,改善游览体验,确保游客安全顺畅地进出景区,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本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业态创新 从“观马”到“品马”延伸产业链
围绕天马文化,文旅集团开发“天马传奇”系列雪糕、文具、银饰等文创产品。酒店协会、民宿协会联动推出“天马吉祥物挂饰”“马背主题客房”等,让“马元素”成为游客“可带走的记忆”。餐饮协会推出“红烧褐牛肉配马肠”等特色菜品,形成“观天马、品美食、带文创”的消费链条。
借助天马文化旅游节的品牌积淀,昭苏延伸开发“全年马主题产品”:夏季主打野骑穿越、草原马术体验;冬季举办第三届天马冰雪旅游季,将“天马”与冰雪、温泉结合,打造“夏观赛马、冬赏冰马”的全年运营模式。数据显示,2024年昭苏县各景区总接待人数为105.2万人,与2023年的83.4万人相比,增幅达到26.2%,印证了业态创新的成效。
品牌出圈 借势节会扩大昭苏文旅影响力
以天马文化旅游节为话题核心,昭苏整合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邀请旅游达人、网红博主深度体验,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图文内容,让#昭苏天马节#话题持续升温。
借助线上线下精准营销和天马文化旅游节逐年增长的影响力,当前,昭苏与600余家酒店及旅行社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开展推介会,针对长三角、珠三角游客设计“草原疗愈”“冬季摄影”定制产品。2025年上半年,昭苏县累计接待游客381.47万人,其中疆外游客33.25万人,疆内游客348.22万人,客源市场从“疆内为主”向“全域拓展”转变。
服务提质 以节会标准筑牢“口碑基石”
为保障天马文化旅游节服务质量,昭苏依托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开展旅游人才培训,重点提升旅游管理、导游服务、酒店管理等从业人员技能;邀请伊犁师范大学为景区员工开展服务规范培训,制定《昭苏景区服务规范手册》,让“微笑服务”成为游客对昭苏的第一印象。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严查“黑导”“黑车”及食品安全问题;建立“接诉即办”机制,从迅速响应诉求、明确责任分工到按时核查情况、推进问题解决,再到回访游客、确保服务闭环,将昭苏打造成游客心中“温暖的小城远方的家”。民宿、餐饮协会同步推行“自律公约”,确保游客在“吃、住、行、游”各环节感受“昭苏温度”。
从“万马奔腾”的视觉盛宴到“一马当先”的产业生态,天马文化旅游节已成为昭苏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未来,随着天马冰雪旅游季、5A级景区创建等规划的推进,昭苏将持续以“马文化”为魂,让天马文化旅游节不仅是一场节会,更是撬动全域旅游、富民强县的“金钥匙”,让“诗和远方”在昭苏落地生根、持续绽放。(图文 昭苏县融媒体中心 王欣怡 迪丽努尔 帕力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