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打破传统政务服务流程的“闭环陷阱”,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机制创新,真正将群众办事的“起点”变为服务落地的“终点”,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端”的机械供给向“用户端”的需求导向转变,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破题:从“反复跑”到“终点思维”的转变
过去,群众在息县办事常遭遇“循环证明”“部门踢皮球”等难题:“开餐馆要跑8个部门”“办房产证得在银行、税务、住建来回折腾”,同一份身份证复印件需提交十几次,电子材料与纸质材料“双轨并行”,部分业务虽开通网办,但数据不互通,仍需线下“补材料、按手印”。息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直面问题,提出改革核心目标:“群众办事的起点,就是服务的终点”——以群众提交申请为触发点,政府主动完成后续所有流程,确保群众无需二次跑腿。
改革路径:三招破解“起点变终点”困局
流程再造。从“多窗跑”到“一窗清”,“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办,将开办企业、新生儿落户等高频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填一张表单、交一套材料。例如,开办企业从过去跑6个部门缩减至“一窗受理、2小时办结”。“无感审批”新模式,通过数据共享预填70%以上表单内容,群众仅需核对签字;对低风险事项推行“承诺即入”,取消现场核查环节。
数据赋能。从“群众跑”到“数据跑”,打通“数据孤岛”,接入公安、社保、市监等12个部门数据库,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36类证照“免提交”。
机制保障。从“怕担责”到“敢担当”,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建立“首问负责+联席会商”机制,倒逼部门协同。推行“容缺受理”:对非关键材料缺失的申请,允许“边办边补”,已惠及1200余名群众。
成效:群众感受“看得见的改变”
减时间。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长从3天压缩至一天,98%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减材料。申报材料精简60%,累计减少各类证明1.3万份。
增便利。24小时自助服务区、乡镇“政务中心”全覆盖,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等服务专窗提供特色服务获群众点赞。
息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无证明城市”“智能政务管家”等改革,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走进政务大厅是服务的开始,而非奔波的开端。改革未有穷期,服务永无止境。息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正以“终点思维”书写新时代“为民服务”的答卷,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