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来,张开嘴巴,恢复得相当不错呀!平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口腔卫生,很快就能好起来的……”7月1日,阳光洒向十三师红星一场医院的口腔科诊室,援疆医生王志刚正专注地为患者检查牙齿,关切的话语如潺潺溪流,滋润着患者的心田。
2024年11月30日,作为中组部第十一批河南医疗援疆人才,王志刚肩负着信任与期望,毅然从河南省人民医院奔赴十三师红星医院口腔科,开启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征程。这是王志刚第二次踏上这片广袤而充满魅力的土地,2020年7月至9月,他作为河南省名医医疗队员承担了3个月的医疗援疆工作,虽然第一次援疆时间短暂,但新疆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回忆起初次来到这里,王志刚的眼神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他坦言,过去对新疆的印象,多停留在那广袤无垠的荒漠戈壁。然而,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仅仅3个月,便颠覆了他原有的认知。“这里和我的家乡一样,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最让我割舍不下的,是那些信任我的患者,还有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这份情感,如同种子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当他得知再次援疆的消息时,内心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期待。
能够安心在此开展工作,离不开家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王志刚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她深知这份职业的使命与担当,也明白援疆对于促进当地医疗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尽管心中满是不舍,但她依然坚定地支持。在王志刚出发前,妻子细心地为他整理行李,仿佛要把所有的关怀与牵挂都装进那小小的行囊。“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只管安心工作,一定要把咱们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带过去,为援疆医疗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平日里,王志刚坚持每日坐诊,耐心细致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不仅如此,他还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帮扶工作中,定期前往红星一场医院口腔科坐诊。家住红星一场的患者王磊便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他感慨地说:“我的牙经常酸痛,听说团场医院有援疆专家坐诊,就赶紧过来了。在王医生的治疗下,现在症状缓解了许多,真是太感谢他了!”
作为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副主任医师,王志刚在牙齿疾病的诊治及种植修复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决了口腔健康难题,赢得了患者们的一致赞誉和深深的信赖。
“作为一名医生,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职工群众在口腔疾病治疗方面提供帮助,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这也是我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王志刚的话语质朴而坚定,透露出他对援疆事业的无限热忱。
在工作中,王志刚始终秉持着“师带徒”的优良传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他结合临床病例,对活动义齿、美学修复、口腔种植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与示教。针对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和要点,他耐心地指导,并定期组织考核,确保每一位青年医师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在疑难病例分析中,他更是细致入微,将每位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原则以及实施具体治疗方案时的注意事项都讲解得清晰透彻,规范了青年医师的临床诊疗行为。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鼓励青年医师们各抒己见,拓展他们分析病情的临床诊疗思路,提高诊治水平。
除了临床教学,王志刚还定期在火箭农场医院开展口腔疾病专题讲座,吸引了哈密区域多家公立医院和私人口腔诊所的医生前来学习。这里,成为了当地医疗人员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平台,如同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援疆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责任的担当。我希望能通过这些讲座,促进哈密区域口腔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让更多人受益。”王志刚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有力。
去年底,在王志刚的带领下,红星医院口腔科成功完成了首例钛网支持下的引导骨再生及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为一名右下后牙缺失且骨量缺损严重的患者成功植入了种植体,这不仅标志着红星医院口腔科在口腔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也如同一张闪亮的名片,进一步提升了红星医院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王志刚满怀信心与决心,他坚定地说:“我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到科室建设当中,为红星医院口腔科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并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助力哈密区域口腔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展现援疆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十三师融媒体中心 刘沛龙 李青松)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