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新疆沙湾市小拐农业开发区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2025-07-08 14:03:0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塔城地区沙湾市小拐农业开发区正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微小流量滴灌系统、自动降解地膜、生物有机肥等新技术让种地更轻松:节水超50%、省工达90%,还能保护环境。如今,这里的农民用一部手机就能管理上千亩农田,科技正在让农业变得更智能、更绿色。

  近日,记者在小拐农业开发区看到,连片的农田整齐划一,作物长势喜人。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这里正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与生态化种植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模式。其中,微小流量滴灌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精准输送,可降解地膜在保证保墒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白色污染。

沙湾.png

  沙湾市天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许伟成长期在该开发区种植棉花,今年全面采用了微小流量滴灌、智能电磁阀等新技术,不仅实现了节本增效,还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

  沙湾市小拐农业开发区种植大户许伟成说:“今年大概种了有1000亩地左右,总共三口井,用了微小流量滴灌技术以后节水效果很明显。今年的一口井基本上没有用了。出水桩由以前的100多个减少到现在的25个。用工强度(也)明显降低了。去年我总共是雇用了4个工人,今年就用了2个工人。因为有电磁智能阀,开关阀门、调整压力、调节肥料都可以通过手机来操作,非常方便。同时,也杜绝了地里面泡沫地漏和堵塞毛管的现象。目前棉花长势非常好!”

沙湾1.png

  沙湾市天忠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文忠说:这套智慧系统用的是0.75毫米的小流量滴灌带,地里边只有12个出水桩,不需要任何一个人去开关阀,全程自动化。这样子保守估计我们今年地里面用水量大概也就300方多一点,达到节水30%-50%,省工基本上在70%-90%,一个人未来就是能管5000亩地到1万亩地。

  小拐农业开发区还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和生物有机肥应用,今年可降解地膜使用面积达6000亩,有机肥施用面积超过10万亩。

  沙湾市疆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江说:“我今年在地里面使用了2400多亩地的降解膜。在使用过程中降解膜质量上除草、保湿、保墒都非常好。它在90天以后开始降解,给我们保护土壤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减少了白色污染。”

沙湾2.png

  乌鲁木齐市正大助力生物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东方说:“我们这个有机肥的原料就是纯鸡粪,现在应用推广大概7万亩地左右。它能起到解磷促钾,提升土壤地力的作用。然后就连用了三年,农户反映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目前,沙湾市小拐农业开发区已基本形成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科技化和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种植模式,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通过集成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该开发区已然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示范标杆。

沙湾3.png

  沙湾市小拐农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斌说:“冬天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培训、兵地交流,学习了好多农业的先进技术,使得我们农户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使用,大力地提高了我们土地的利用率,既保护了环境,也节约了农户的(管理)成本。我们以后要更加大力地推广这些先进的技术,让农户走上现代化的致富路。”

  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沙湾市小拐农业开发区的创新实践展现了科技兴农的强大力量。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图文 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 特来克·木哈买提江 钱欣瑶 胥金香 王青春)


编辑:吕淋淋
审核:张强
指导编辑:王镜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