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以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为目标,通过政策创新、精准引才、服务升级、飞地赋能“四轮驱动”,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破解引才困局的新路径。全旗引进高层次人才144人、实用人才4000余人,建成人才引育载体66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创新是人才工作的“先手棋”。达拉特旗通过“顶层设计+基层落地”的政策组合拳,构建起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全周期的制度体系。出台《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配套制定《人才引进工作操作规程》《青鸟驿站管理办法》等6项细则,提档升级人才服务卡管理办法,形成“1+X”政策矩阵。针对不同领域人才需求,编制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实现政策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创新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启动教育人才暖心工程、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等3个首批项目,通过“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压实责任。例如,教育人才暖心工程投入362.76万元解决名优教师住房问题,配套出台尊师重教十项暖心行动,形成“政策+服务+保障”闭环。实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专题会议8次;建立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开设服务窗口及热线,将党管人才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更新人才服务事项清单12项,政策精准度提升40%。引才不能“广撒网”,必须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高端引领+实用支撑”的人才矩阵。依托创新创业大厦建立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和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博士7名;柔性引进四川农业大学荣廷昭院士团队,建成水稻、南瓜等产业园,推动农业科技攻关。编制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赴西安、哈尔滨等30余所高校开展“暖城之邀”招聘会,通过“绿色通道”、校园招聘等引进高层次人才144人;招聘实用人才4000余人,满足产业一线需求。建成名医(师)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等载体66处,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培训50余期,培育技能人才970余人。徐梽川院士团队入驻后,联合本地企业开展荒漠治理新材料研发,推动西安渭南高科“保水剂”技术在生态修复领域转化落地。
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生态竞争。达拉特旗通过“硬保障+软服务”双提升,增强人才归属感。提档升级人才服务卡管理办法,建立服务专员队伍;扩建人才公寓至1000余套,安排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入住;投入362.76万元解决教育人才住房问题。举办青年人才问需会、人才沙龙等活动15场次;出台教育减负十条保障措施,落实配偶随迁、子女教育等政策;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强化政治引领。“城市机会清单”模式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9个、岗位103个,吸引企业“带着团队来、带着项目落”。
突破地域限制,通过“飞地”链接高端资源,实现“借梯登高”。在“蒙科聚”平台发布45家重点企业需求,展示农林牧工业优势资源;选派企业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提供30余个岗位。协助徐梽川院士团队入驻市人才科创中心;对接乐享康达等企业与黄河几字湾商谈合作;围绕研发费用归集等问题,与7家企业深度交流。完成接待任务384次,常态化更新展品,成为展示达拉特旗形象的重要窗口。通过飞地对接,成功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名,推动3项技术合作项目落地。(李政 逯慧敏)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