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资源循环利用工艺,将粉煤灰、石膏、炉渣等固体废物“变废为宝”,不仅实现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更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路径,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工业方案,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6月4日,在紧邻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的哈密石泉新型墙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工人们正在生产来自伊吾县、巴里坤县三塘湖区域的订单。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作为哈密区域内重要的热电联产企业,总装机容量62万千瓦,伴随而来的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物产生的高昂处置费,堆存面临的环保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2001年,企业联合哈密石泉新型墙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将粉煤灰、炉渣转化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板材等绿色建材原料。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快速发展的建材市场需要,公司不仅限于技术升级,更体现在产业链整合上,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直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建材生产线,省去运输成本;石膏脱硫副产品则成为生产绿色建材的核心原料。随着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张天军所在公司的生产强度得到了显著降低,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于生产工艺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投入也开始逐步增长。
今年,公司利用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提供的固废生产新型建材5万立方米,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较传统黏土砖节能40%,市场已辐射甘肃、青海等地。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购置了一套分选设备,把电厂的粉煤原灰进行分选,供给商混站,修高速公路、立交桥用的一级、二级或者特级“粉煤灰”,实现了固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据介绍,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的固废循环利用项目使区域工业固废堆存量下降92%,年节约土地约50亩。在哈密周边的5家燃煤电厂已启动类似改造,哈密市将以此为契机,计划推广至化工、矿业领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从被动治污到主动创效,实践证明:循环经济不是成本,而是新的竞争力,通过"规模扩大—技术升级—产品多元"的发展路径,实现了从“处理废弃物”到“创造新价值”的跨越,这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正是新时代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要义。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成功实践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链协同为载体,将环境责任转化为发展机遇。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实现了工业固废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哈密市融媒体中心 田玉 杨宏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