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向沙问绿 以绿生金——于田县走出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双赢新路径

2025-05-27 14:58:11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一场以生态修复为笔、以产业振兴为墨的绿色革命正在书写奇迹。当粉紫色的玫瑰花海与金色沙丘交织成生态奇观,当10万株玫瑰在锁边工程合龙点绽放成致富“金海”,这片曾被风沙侵蚀的土地,正以“林药间作”的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治沙固土、以花兴业、以药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fg.png

  试验田目前植株长势良好,成活率远超预期。(姆克热木 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合龙区域,10万株玫瑰花海摇曳生姿,为荒漠披上绚烂“彩衣”。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拜合提村农民艾买提·麦提克日木望着花海感慨:“过去这里寸草不生,现在玫瑰花开花了,既能治沙又能增收,我们太开心了!”。

  以玫瑰锁边为起点,于田县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借助2897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建成水电路全覆盖的万花园防沙治沙示范区,并打造600亩“林药间作”沙产业试验田,使其成为防风固沙的前沿阵地与中药材种植的“科技试验场”。

  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买提卡斯木o买提肉孜介绍,在锁边“合龙”点600亩沙地上试点种植6种特色中药材,目前植株长势良好,成活率远超预期,已组建18人的专业队伍负责灌溉养护。走进试验田红柳、杏树等乔木构筑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黄芩、地黄、连翘等灌木药材错落分布,形成“乔灌结合、林药间作”的立体生态系统。通过“200亩一品,间作套种”的科学规划,未来成熟品种和技术将向农户推广。这种模式既提升植被覆盖率、稳固沙丘,又挖掘道地药材经济价值,让群众切实共享治沙红利。

  当地一位在锁边合龙点周边承包25亩沙地种植红柳的村民热合木土拉·依地日斯表示,看到乡政府中药材试点基地成效显著,明年也计划在承包沙地上种植中药材,既增加收入,又为家乡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dfgh.png

 正在查看植株长势情况(阿热孜古力 摄)

  如今,于田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拓展至25万亩,构建起“短、中、长期”药材搭配体系;短期的甘草、肉苁蓉快速固沙并产生收益;中期的酸枣、沙枣兼顾生态防护与经济效益;长期的银杏等乔木构建稳定防护林体系。

  从玫瑰花海的“粉紫色浪漫”到中药材基地的“绿色希望”,于田县以创新为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未来,当地将持续深耕“林药间作”模式,深挖沙地资源潜力,拓宽村集体与村民增收渠道,推动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沙漠真正变为百姓的“致富田”,开创生态经济共赢的新时代。(于田县融媒体中心 阿热孜古力·买托合提 买提买提努日·买提肉孜  姆克热木·买提库尔班)


编辑:吕丽明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