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眼下正值晚秋作物春播的关键时期,浇好农田‘第一水’是支撑粮食丰收的重要一环。”5月8日,在一八七团四连的一块条田里,“五一”刚在自治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自治区劳模、四连党支部书记周卫华向职工讲解着管理措施。
师市劳动模范、一八七团四连党支部书记 周卫华在地头查看玉米播种情况
“懂技术,踏实能干,遇事不推,热心服务。”说起周卫华,职工群众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今年55岁的周卫华自1991年工作以来,就一心扑在了一八七团连队工作上,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三,熟悉他的职工都亲切地称呼他“老三”。
2018年,兵团推行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他以全票当选一八七团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多年来,他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大家信任的连队党支部书记,从学校课堂直接迈进田间地头,从未有过离开土地的念头,他说团场连队就是他发挥才干能力最好的地方,决心在连队干出一番事业。
当好党建引领的“带头人”
“一个连队能不能发展好,关键是连队‘两委’和党员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我们连队党员拧成一股绳,打造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现在我们的连队焕发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也更明显了。”周卫华说。
作为党支部书记,周卫华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不断完善“党建+”模式,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旺、民心凝聚连队兴”党建品牌,完善连队“两委”班子考核、连队创先争优、党建带群建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党员一带二”等活动,党支部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增强。
同时,为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周卫华带领四连“两委”委员,完善《连规民约》及职工百分制考核,建立每月通报制度,规范“四议两公开”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低保评定、固定资产出租、土地经营地竞标等一批职工群众关心的实事交给职工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管,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尊重。近年来,四连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重大事项30余件,连队里各项事业得到良好发展。
当好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经济作物种植是一八七团四连的主要增收产业之一,连队部分职工群众由于种植技术不精,葫芦瓜、无壳南瓜等作物的品质低,每年采收期间很难找到客商。面对这件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周卫华没有后退,他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多年基层累积的经验,在作物田间管理关键时节天天奔走在田间地头,现场解决职工群众的疑难问题,提高职工群众的种植水平。
职工群众的利益就是周卫华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立足连队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连队发展的产业模式。2024年,他引导职工群众种植小麦1593亩,超额完成108%;种植玉米3014亩,超额完成113%;种植花豆169亩、粮油作物628亩。落实粮食补贴补助,争取项目发放耕地保护补贴17.83万元,发放新型经营主体补贴18.14万元,提高了职工种粮积极性。
同时,为了提高职工群众的收入,周卫华强化招商引资,利用连队32座暖棚成功招商落地玉露香梨种植项目,促进职工多元化增收。同时,他想方设法发展壮大连队经济,对连队猪场、麦场、设施大棚等闲置资产进行出租,2024年连队集体经济收入实现58960元。
当好服务职工的“贴心人”
一八七团四连现有职工137名,常住人口却有287人,连队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了更多的职工留在连队居住。多年来,为了让职工群众在连队住得舒心,周卫华和“两委”成员入户走访职工,主动了解职工想法,彻底解决了连队职工群众用水、如厕、供暖等反映强烈的问题。
周卫华(中)现场办公帮助连队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2021年,四连申报400余万元排污管网项目,完成连队97户户厕改造;2022年开展自来水改造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对连队117户自来水进行改造;2023年新增连队集中供暖项目,直接受益达到90余户,切实解决了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同时,周卫华紧盯“百连示范工程”示范创建,申报项目争取资金10万余元加宽连队辖区主道路,新增路灯30盏,修缮篮球场围栏,拆除乱搭乱建20余处,拆除D级危房1个,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他还推行与连队职工居民签订门前卫生“三包”责任书,建立“红黑榜”制度,定期开展家庭卫生评比检查、爱国卫生相关活动,紧盯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完善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清单,解决民生诉求意见11件,办好事20余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周卫华的带领下,一八七团四连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连队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职工群众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看到连队这几年的变化,周卫华更加有信心、有干劲,他将继续带领着大家把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十师融媒体中心 李梦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