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广东新政:外资奖励升级,产业扶持加码

2025-05-13 17:53:0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5月12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东大厦三楼国际会议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广东省商务厅、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政策亮点及各部门落实举措。

181.jpg

  省商务厅:聚焦新质生产力,强化全生命周期支持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若干措施》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出12条措施,突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实施针对性招商引资政策。同时,全省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未来、投硬科技。在项目落地上,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一人申请,全家落户”等支持政策。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制度,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省委金融办: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童士清表示,本次政策更加突出财政和金融联动,省级财政计划三年内安排超百亿元资金,通过贴息和融资担保在融资供需两端同步发力。贴息方面,聚焦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贴息比例上限从过往的20%到30%提升至35%,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融资担保方面,通过提升政府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建立代偿补偿常态化机制、降费奖补等措施,实现量增价降,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让企业真正享受到低成本融资。

  省财政厅: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奖励政策

  省财政厅副厅长胡建斌介绍,2025年省财政积极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年初预算已安排“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人民币,此轮政策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预计3年新增安排资金共约136亿元人民币。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大幅加力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每年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人民币;二是推进政府投资基金工作,优化全省政府投资基金体系;三是优化奖励政策招引外资,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和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四是激励市县投资促进工作,对成效显著的地市、县(市/区)每季度给予5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奖励。

  省发展改革委:系统推进应用场景创新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董文忠指出,应用场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东构建省级统筹、部门协同、省市联动机制,出台应用场景行动方案,组织应用场景供需对接,遴选发布场景创新典型案例。下一步,将围绕市场准入、容错机制等方面出台支持性政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联合共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持续推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推动落地标杆场景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产品的“试验场”与“首秀台”。

  省自然资源厅:强化用地保障,优化土地供应模式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功慧表示,新一轮政策在用地保障方面亮点突出。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划定约600万亩工业用地控制线,保障中长期制造业发展空间需求。计划指标保障方面,专项预留不少于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新质生产力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创新土地供应模式,降低土地竞买门槛,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优化企业办事效率,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让企业“少跑、快办、省心”。

  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广东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各部门协同发力,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入手,为全球企业、全球人才在广东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文/黄磊刚 图/张新花)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指导编辑:韩鹏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