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衢州市构建“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建立企业诉求一站式归集、分类办理数字化平台,为企业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企呼我应”线上发布以来,共收集涉企问题5416件,月平均1354件,企业满意率达到99.32%。“企呼我应”服务机制已成为解决涉企问题的新机制、亲清政商关系的新平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新赛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突出“统”字,强化企业诉求一个口子归集。依托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市级“中台”,作为全市涉企服务“总客服”。统筹问题归集渠道,线上入口在“企业码”“浙里办”“三衢”客户端等多端透出,推动线上“一网反馈”;做强12345-8营商环境热线,接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诉求“一号应答”;依托各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线下“一门受理”。统管问题发现机制,通过常态化征询、结合“五链融合”机制、企业专属空间数据、跟踪政策落地、联动“亲清”系列政企沟通机制、四套班子领导问题交办等途径发现问题。统一构建问题池,建立企业问题统一管理机制,将全市域各渠道收集的问题全量纳入企业服务问题池,建立问题标签,依托“企呼我应”数字化应用、数字化记录、可视化管控、闭环化管理。
突出“分”字,推进企业诉求高效闭环处置。建立分级、分类、分层问题解决机制,推动受理、交办、处置、反馈、办结等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处置公开、透明、可预期,疑难复杂问题解决到位。分级办理,按照问题就近高效处置原则,分别由市级、县级(区块)、乡级(企业社区)分级办理;分类交办,涉及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问题交办相应服务板块处置、产业链的共性问题交办相应产业链专班处置、其他个性问题交办相应市级部门处置;分层处置,疑难复杂问题逐级由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解决。同时,加强限时办理,原则上,简单问题1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问题在3个工作日内协调解决;复杂问题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或提出解决方案。推进纪检联动。纪检部门对问题处置进行全流程监督,开展阶段性“回头看”,在全市建立问题处置和纪检监督“双闭环”机制。
突出“化”字,举一反三解决企业共性问题。聚焦企业呼声高、共识性、代表性强的问题,由点及面完善体制机制,将经验做法转化为改革举措推广,推动涉企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企业需求导向转变。转化为服务判例,对高发性、复杂性问题的成功解决案例进行梳理剖析,及时形成典型服务判例,为同类型问题提供参考,成为企业服务工作人员“带不走的能力”。转化为改革清单,梳理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改革任务清单,推动职能部门针对性谋划改革举措破解,固化为服务事项或者工作机制。转化为“为企办实事”项目,从问题池中选出企业“最揪心、最烦心、最关心”的涉企事项,纳入衢州市“为企办实事”项目清单,通过“政府办”“人大督”的形式,联动推进项目建设和落地。
突出“评”字,注重提升企业诉求解决实效。构建全流程立体量化的评价体系,强化结果晾晒比拼、分析应用,实现企业问题处置具象化,并将评价结果充分运用于考核激励中。强化评价回访,在问题处置工作中引入“好差评”体系,问题处置结束后开展企业评价、基层评价、第三方评价,按比例实行“电话+现场”相结合的回访。建立评价指数,围绕企业问题处置的按时办结率、解决率、满意率、重复投诉率等指标,建立全市企业服务指数,定期形成分析报告。推进评价晾晒,定期晾晒各区块、各部门企业服务指数,及回访、评价等具体情况,每季度形成一批正反面服务典型,通过各种形式予以通报、曝光。加强评价分析,依托指数评价分析,推动问题处置的关口前移,查找企业服务薄弱环节,为优化流程、创新服务等提供参考,对问题提前研判,力争在成诉前靶向施策,提前化解问题矛盾,推动“未诉先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