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开封综保区智慧物流港,满载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正鸣笛启程;夜幕下的清明上河园灯火辉煌,创业者们在宋潮市集直播间掀起文旅消费新热潮……这座千年古都的民营经济脉搏强劲跃动。统计显示,2024年,开封市民营企业占比98.57%;2024年1-11月,民营企业税收占比80.06%,开封市民营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版图上书写新时代的“东京梦华录”。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封市建立机制、强化支撑、完善服务,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建立机制 高位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开封市将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周交办、月通报、季点评工作机制。建立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行业协会商会服务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投入使用民营经济综合发展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全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开展劳动关系监测等调研20余次,分行业、领域对民营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汇编开封市惠企政策制定成册并推送至各市场主体,着力打通惠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民营企业实实在在所得。
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民营企业首席服务官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实现问题诉求“即收、即办”,累计收集企业问题1400余个,问题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及时回应企业发展诉求。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工作,把“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有机结合,共打造53个实验项目,成功推荐8家企业作为省级典范,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企业自身品牌发展壮大。
强化支撑 全面推动惠企措施落实落细
开封市抢抓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支持民营企业承担更多铁路网、公路网、航运网、数字网、物流网等重大项目建设,连通全国,融汇全球,推动产品服务走向全国、全球市场。紧抓国家“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截至3月20日,全市五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申请补贴金额超1亿元,带动消费9亿余元。加快培育“7+11+N”产业链群,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大市场份额,提升民营企业生存空间。
为落实资金保障,开封市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下基层”“行长进万企”等活动,搭建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金融产品“一键授信、一键放款”。推出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由创业担保基金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民营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近三年支持创业担保贷款30.3亿元。截至2025年3月15日,根据市金融监管分局统计,开封市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授信27670户次156.5亿元,累计放款29358户次131.1亿元,累计放款较2024年底新增62.5亿元,超额完成一季度开门红任务,切实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开封市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本和联动创新区,推动综保区迈入全国B类序列,申建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拓展外向型经济,建成运营开封国际陆港、国家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等,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平台。充分利用开封海关、综保区、自贸试验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平台的载体作用,鼓励支持青天仪表、杞县金大源等公司扩大对外出口,有计划分批次培育出海企业梯队。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中小开”和出口信用保险项目,在外贸企业进行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出海参展等诸多方面给予企业补贴,其中包含82个民营企业项目,预计帮助企业获得342万余元奖补资金。指导企业申请参加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封市共8家民营企业获批11个展位。
根据开封老字号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当地开展老字号认定工作,培育壮大老字号队伍,谋划开展老字号美食进北京、进城铁等活动。携“王大昌”“百年白记”“兴盛德”“张记麻花”“丽星”等民营企业品牌参与郑开城铁首发活动,以传统美食文化为纽带,展现开封老字号传统技艺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开封市老字号品牌知名度。高标准举办第三届“宋都年货节”,组织参加商户300余家,展销年货商品1000余种,线上线下交易额达500余万元,有效刺激消费市场。
完善服务 加快各类要素保障提质增效
发布“开封市民营企业20强”榜单,激发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热情,1家企业入围“2024河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开展企业服务、政策宣讲、政企面对面等活动超百次,解决设备更新、绿电改革等企业诉求370余件,积极营造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张祖礼、曹亚伟、陶璟、徐瑞4名企业家获评“2024年河南省劳动模范”,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展示企业家风采。建设集交流培训、政企交流、政策宣讲、供需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开封市民营企业交流中心”,启动以来已开展各种活动20余场,促进政企之间良好互动,不断提升民企服务质效。
全面推行“联审联批+预审批+代办制”制度,优化重大项目预审批,压缩审批时间6—8个月,完善“标准地+承诺制”的土地供给新模式,助力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再扩大。创新构建“法院+商会”诉调对接模式,建立保护中小投资者联合调研机制,指导成立开封市首家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调解组织——汴商纠纷调解中心,首批打造了20家调解组织,助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开封市律师行业惠企润校“法律托管”方案》,为民营企业免费提供一年全流程法律服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全力打造“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新模式,实施服务型执法以来,累计办理免罚、减轻处罚案件553起。
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上海、江西等地开展教育活动10余次,参与民营企业家300余人,有效凝聚民营企业家思想共识。扎实推进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训计划,举办合规经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培训宣传20余次,梯次培训企业家1200余人。与河南大学共建企业家商学院,打造企业家研修交流平台。推荐10余名企业家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参加高端培训,促进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积极开展“百城千校万企”“春风送岗”“金秋招聘月”等促就业行动,组织省内外130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
种种措施助力之下,开封这座曾以《清明上河图》定格商业文明巅峰的古城,如今既有清明上河园里虹桥卧波的从容气度,更添郑开科创走廊上产业集群吞吐寰宇的磅礴,开封民营经济的星辰大海,才刚刚破晓,未来更可期。(陈斌 门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