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新质生产力
  • 中宏网首页 >
  • 新质生产力 >
  • 正文

多方聚力共绘“十五五”蓝图

2025-11-15 09:45:2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吕丽明)11月1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5”成功召开。论坛期间召开圆桌对话,对话主题为“多方聚力共绘‘十五五’蓝图”,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主持。

圆桌对话.jpg

圆桌对话现场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社会事业业务部主任于强系统性地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向内、向下、向上、向外、向新”等五个发展方向。

  向内发展,即城镇化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好房子”政策与房地产去库存应纳入一个宏观政策框架统筹推进。其中,城市更新首要任务是加快房地产去库存,解除房地产关联综合性紧缩效应,调整物价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好房子”——通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城中村的改造,用存量房源对冲增量需求,推动品质提升与社区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向下发展,即县域是城乡融合的关键纽带和就近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未来县域发展应建立“主导产业短名单”,集中资源发展优势领域;同时,应分类施策,考虑城市产业配套型、农业主导型、特色资源型、特殊功能型及改革创新型等分型特征,开展差别化考核,从根本上扭转“GDP竞赛”的旧模式,缓解“内卷化”发展矛盾。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治指出,地方当前面临如何对标国家规划,调整本地规划的问题。

  李治首先分析了地方在规划制定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悖论。一是关于发展目标如何确定的问题。地方两会先于全国两会召开,地方增速和全国总体增速的确立存在悖论。二是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不匹配的问题。空间规划以十五年为期,而地方发展规划每五年编制一次,存在明显的周期错位。

  李治提出,“十五五”规划制定最关键是因地制宜,要深刻把握“地”的内涵。第一是地理,受区域自然禀赋的因素影响,不同城市在产业选择、城市功能定位上存在差异,规划思路不同。第二是地区,即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匹配程度。许多地方采用“节点城市”“枢纽城市”“中心城市”“强磁场”“吸引力”“纽带”等表述用词,考虑的是其在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能承担多少比例。第三是地位,地方应先厘清自身是县级市、中心城市,还是超大特大城市,以便准确制定高质量的发展规划。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恽爽围绕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的关系展开分享。

  恽爽认为,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两个转向”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信号——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来临了。我们一是要理解,未来发展要在存量资源下解决所有的问题。二是要认识到,城市更新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和承载的不同任务:一方面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搭平台吸引投资、拉动内需,做好稳增长和促发展。

  其次,要协调好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比如我们给城市做项目谋划,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想要谋划出有分量、促发展、稳增长的项目,并且能谋划一个成一个,还要在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面临的最大、最复杂的问题就是空间的问题,包括拆迁、土地权属等各个方面。因此现在很多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在项目谋划阶段空间规划就深度参与,逐步实施滚动开展,以此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推进效率。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双碳办公室副主任李丛笑表示,我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非常关键,碳排放(不含基础设施建设)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9.5%。其中,建材生产占了16.8%、建筑运行占了22.1%,建造占了0.6%。尽管占比较低,但建造在建筑全过程中的作用可比作“哑铃”的中间部分,决定了建材的选用和建筑的运行能耗。建筑的隐含碳主要来自于建材,通过设计,可采用更低碳的建筑造型及结构形式,减少建材的用量,通过施工,可选用更绿色低碳的建材,从而促进建材行业的绿色转型。同时,设计与施工可推动新建建筑达到绿色低碳建筑的要求,也可推动既有建筑通过围护结构改造、提升设备能效、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等方式降低碳排放。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十五五”规划《建议》再次提到,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其中,地方政府需做好城市“十五五”规划,控制好各区域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出台一系列碳排放技术标准,明确碳排放边界、统一核算方法等。企业应做好自己的碳管理。例如,中国建筑集团连续三年进行了覆盖全业务范围的碳盘查,摸清了家底,找到了方向。鼓励供应商提供材料和产品的碳排放因子,逐步形成可滚动更新的建材碳排放因子库。希望各个城镇也能推进建筑相关的碳盘查,精准开展能碳双控。不仅能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还能为居民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编辑:吕丽明
审核:王明月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