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今年以来,我国涉海企业经营总体向好,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涉海企业生产经营信心提振。问卷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红利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释放,分别有55.6%、54.2%、80.1%的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用工人数实现同比增长,比例均高于上半年。分别有24.4%和64.5%的企业对四季度经济环境持乐观和观望态度,分别有24.3%和51.3%的企业预计四季度营业利润比三季度增长及持平,90.6%的企业预计四季度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夯实。涉海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及企业间共同研发、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建立奖励机制、数字化转型等措施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62.9%、62.3%的企业前三季度研发经费和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
此外,我国以创新驱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洋探测能力不断增强。
海洋领域数智化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在浙江上线,将有效激发“沉睡”的海洋数据价值。深圳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助力海洋经济智能化升级。中船集团发布“智海·图灵”海上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基座平台、水星智算处理器凌久NP101、海鲲大模型、蓝豚智能产品安全性测试验证平台、造船领域科技创新管理高质量数据集、数字化营运支持系统等多项AI创新成果,进一步夯实了船海产业构建数智生态的基础。国内首批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系统集成完工,填补了我国海洋工程智能化焊接装备的空白。我国首条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涂装产线投入应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深海极地探测取得新进展。“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在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的“海马”冷泉渗漏点成功采集并引燃可燃冰。“洞察”号自主水下机器人成功完成在西太平洋结核矿区的应用性试验任务。我国在南海成功布放首套超3500米水深剖面观测浮标系统,实现了从水上10千米大气到水下1千米海洋的综合同步观测,填补了国际大水深剖面观测技术的空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北极冰层下完成首次冰区下潜。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全海深痕量金属CTD绞车系统在北极完成示范应用,满足了极地环境下的洁净采样要求。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