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新质生产力
  • 中宏网首页 >
  • 新质生产力 >
  • 正文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探索智能社会的更多可能性

2025-09-05 10:52:41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 吕丽明)外出购物可以直接刷脸支付消费、上海临港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出租车向公众开放运营服务、人形机器人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远程操控家中扫地机器人工作、全智能化的分装运输工厂、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留学生也能和家人随时随地视频通话……很难想象,这些改变仅仅发生在十年间。

  从BP机到大哥大,再到移动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这些具象化的物件上得以体现,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互联网+”的推动。

  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互联网+”行动。十年来,我国互联网取得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生态逐步繁荣,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应用企业脱颖而出。互联网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消费变革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年后的当下,随着《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我国正在探索智能社会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同时指出,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均属于通用性技术范畴,两者在应用方面都具有模式新、迭代快、对传统业态改造能力强的特点。“互联网+”突出的是“连接”,通过网络连接传递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人工智能+”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叠加了认知能力,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从而以更具变革性的力量,推动生产要素重组、价值创造方式升级、组织形态演化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革。

  为什么选择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指出,无论从技术进步还是从发展要求来看,当前实施“人工智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迭代,人工智能已展现出较强的通识能力,已经从只能面向特定场景、完成特定任务,进化为可“举一反三”、完成普遍性任务,技术通用性显著增强,基本具备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应用的条件。因此,在现阶段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霍福鹏还指出,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始终立足于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庞大这个独特优势,遵循场景驱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迭代进行的特色演进路径。随着大模型爆发式发展,我国人工智能逐步突破从感知到认知的跨越,从专用智能走向通用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大模型备案总量达439款,覆盖医疗健康、农业、教育、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30余个行业,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生态成熟,重塑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版图。例如在医疗领域,智能医生助理项目应用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77个区县、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1亿居民;例如在农业领域,智慧农业平台项目覆盖31省市2000多县农民1500万人,累计服务60亿次。

  在促消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认为,《意见》把“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作为一项重点行动,围绕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两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方向,为我国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助力消费跑出“加速度”打下坚实基础。

  徐彬表示,当前,我国人口规模已超过14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是全球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国内居民消费正处于向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加快升级的关键阶段。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后,消费增长将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服务消费成为核心驱动力,消费政策重点也从刺激需求转向调节需求和创新供给并重。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应用,正在深刻重塑消费市场的形态与体验,成为促进消费的“催化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竞相涌现,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体验。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智能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服务场景创新和体验优化,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人工智能+”行动有效顺应了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促进居民消费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深刻转型。推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拓展智能消费新方式、新场景、新业态,以新型消费为引领激发消费内生动能,进一步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要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意见》强调要突出可感可及和务实管用两个特点,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这些重点行动的实施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对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霍福鹏用四个“更”做总结:工作方式更为智能、教育学习更有效率、生活品质更加美好、消费结构更趋优化。

  在矿山开采、高空作业等劳动力紧缺或高危领域,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工人们可靠的“搭档”。通过就业风险评估,还能研判化解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引导创新资源向创造就业潜力大的领域集中。

  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或者农村学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同步学习优质课程,促进教育公平。

  在社会服务方面,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智能陪伴、助残设备、智慧养老等应用也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智能终端“万物智联”,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快速普及,构建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人工智能还将加快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推动新产品、新形态不断涌现,持续释放新消费潜力。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不断推进,我们将看到人工智能不仅让工作更智能、学习更高效、生活更美好、消费更丰富,也让‘智能’成为每个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个人。”霍福鹏说。


编辑:吕丽明
审核:吴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