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广州市番禺区的街巷深处,总有一个挺拔的身影轻踏晨光、细数星辰。他背着略显陈旧的工作包,步履轻缓地丈量着老旧居民楼的每寸光阴,不时用眼角的暖意回应居民的问候。张凯,广州市松洲强制隔离戒毒所选派到番禺区的一名警察,是一位用司法温度编织人文关怀的社区矫正工作者。
从守护者到心灵引路人
二十余载司法行政工作的积淀,滋养出张凯深厚的责任担当。而投身社区矫正工作后,他选择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诠释警徽的温情。面对特殊矫正群体,他始终相信:“每个需要帮助的灵魂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矫正对象黎某身患精神障碍,父亲已逝,弟弟在异地打工,现与母亲、妹妹租住番禺区,仅靠母亲和妹妹从事垃圾分类工作和兼职手工活维持生计。
面对病情反复的黎某,张凯摸索出一套“倾听-陪伴-守护”的暖心工作法: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他是专注的倾听者;通过手机屏幕,他化作全天候的“心灵守护人”。在社区健康关怀网络里,他充当温暖的纽带,定期家访搭建医患沟通的彩虹桥。得知黎某用药不规律时,他精心制作了童趣盎然的“健康小贴士”,将专业的医嘱化作生动的手绘漫画,让整个家庭化作康复路上温馨的避风港。
重系亲情的红丝线
“最让人心痛的从不是病症本身,而是被至亲误解的孤独。”
初次走进黎某家时,狭小的房子沉淀着生活的重量:女儿黎某安静地蜷在窗边,母亲在成堆垃圾分类袋的间隙揉着酸痛的腰。张凯轻轻叩开这扇心门,与社工共同设计“亲情互动卡”—让妹妹带着姐姐编织春日花环,建议母亲用温言暖语替代无奈叹息。
当黎某第一次为晚归的母亲留好温热的汤羹,袅袅香气中升腾起家的温度。而在那个精心准备的跨城视频里,弟弟含着泪光说:“姐姐,你看我新养的绿萝发芽了,等我回家我们一起养。”让屏幕两端都绽开了笑颜。
搭建希望的阶梯
“就业不仅是生活的新起点,更是生命价值的再发现。”
了解到黎某渴望自立的愿望后,张凯奔走协调,为她争取到南沙区爱心企业的见习机会。为确保矫正关怀与职业成长相融合,他十余次往返沟通,制定出个性化的支持方案。当黎某将第一份劳动所得轻轻放在母亲掌心时,那张带着体温的纸币,悄然诉说着重获尊严的故事。
翻开张凯2024年的工作手册,墨香里流淌着温暖印记:281次促膝长谈播撒希望的种子,81场入矫仪式传递信任的温度,38次谆谆教导蕴藏向上的力量。这些被时光浸润的数字,串联成一片独特的“心灵星系”—每颗暂时迷途的星辰,都在司法关怀的守护下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轨迹。
正如张凯常说的:“司法的温暖,在于愿为特殊群体多撑一把伞。”在张凯的矫正笔记里,每位需要帮助的社矫对象都是需要细心呵护的星辰。他以警服作信笺,以专业为笔墨,蘸满人间暖意,绘就充满希望的晨光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