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大湾区4月15日电(记者 肖柏青 邓居彬 实习记者 刘萧鸣)在珠江奔腾入海的广州南沙区,有一位特殊的“引路人”。他常年扎根社区矫正一线,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倾注真情实意,帮助矫正对象重拾人生方向。古军,广州市松洲强制隔离戒毒所选派南沙区的一名警察,自2022年6月以来,他用专业素养和满腔热忱,搭建起“迷途者”回归社会的桥梁,成为矫正对象口中既敬畏又信赖的“古警官”。
既是“执法者” 更是“引路人”
“法律是严肃的,但矫正工作得有温度。”这是古军常说的话。从入矫宣告到集体教育,从训诫谈话到入户查访,他总能将严肃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温暖的行动指南,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2024年至今,他参与164场入矫宣告,组织15场集体教育,覆盖1272人次,走访重点对象47人次。他的工作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矫正对象的性格、家庭状况,“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帮到他们。”古军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理念。
为迷失的青春点亮一盏灯
21岁的硕士研究生赵某因冲动犯罪被判缓刑,孕期抑郁叠加男友决绝离去和经济断供的多重压力,令她做出多次自残未遂的极端行为,精神几近崩溃边缘。古军得知后,发挥心理疏导专长,多次上门开导:“你现在是准母亲,未来的路还长,得为孩子的未来坚强。”在他的鼓励下,赵某逐渐走出阴影,解除矫正后重返校园。拿到解除矫正证明时,她哽咽道:“是古警官让我相信,人生还能重来。”
20岁的自闭症患者何某因情绪失控在矫正期间屡次违规,在公共场所多次与人发生激烈冲突,甚至还造成财物损坏。长期的治疗费用和邻里纠纷令这个普通家庭不堪重负,父母一度想放弃。古军却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理念,协调医院治疗,反复劝导家属:“别因眼前困难就放弃希望。”在他不懈的温情帮扶下,最终何某顺利解除矫正,其父母含泪道谢:“你救了我们这个家。”
让矫正成为重生的起点
在古军看来,社区矫正不是冷冰冰的管控,而是“拉人一把”的暖心工程。他摸索出“温情帮教+真心关怀”的模式,用尊重打破隔阂,用理解化解对立。一名曾抗拒监管的矫正对象解除后发来短信:“您没把我当犯人,而是当朋友。这份信任,让我决心要做个好人。”
“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新生。”古军说。他用法律彰显正义的刚性,用真情传递矫治的温度,让社区矫正成为照亮归途的灯塔。在南沙这片热土上,古军和同事们正用坚守与创新,书写新时代矫正工作的新篇章。
脱下警服,他是家人眼中“总加班的丈夫和爸爸”;穿上警服,他是矫正对象可敬可亲的知心“古警官”。谈及未来,古军笑道:“只要他们能走上正路,我的工作就值了。”这,或许就是每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最朴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