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东省贯彻落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东莞方案》)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三大领域措施惠及台胞台企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东莞方案》提到要将东莞打造成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等4个目标定位,广东省将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一是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二是携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支持拓展国内大市场,深化加工贸易转内销便利化改革,支持台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大线上销售力度。在符合行业相关监管要求前提下,在职业教育培训等领域向台资企业开放,全面取消持股比例等限制。支持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台资企业产品展销平台。携手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创新,探索出口货物快速通关“直通车模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的研发、维修和检测业务。三是携手共建两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园。加快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畅通人才就业创业渠道、营造安居乐业优良环境。
东莞推“六个一”落实方案
东莞市人民政府市长吕成蹊表示,东莞市将立足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东莞方案》的落实。一是构建一套“专人+专职+专责”的推进机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领导小组组长,组建市级专职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经费保障,构建“专人+专职+专责”的推进体制,确保《东莞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二是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惠台政策。三是打造一个高水平莞台产业合作园区。东莞将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莞台优势产业合作领域,规划一个高水平的产业合作园区,实施“重点项目+领导挂帅+服务专班+手续代办”的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台企项目落地、增资扩产等顺利开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东莞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四是组建一支创新型发展基金。五是组织一系列深化两岸交流对接合作活动。六是凝聚一股多方参与的合力。东莞近期将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特别是精心筹办莞台融合发展35周年暨市台协成立30周年活动,组织媒体多角度、全方位、有深度地对政策进行宣传解读,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台胞台企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释放政策红利吸引台湾人才在莞扎根
吕成蹊指出,东莞一直致力于推动台湾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在莞创新创业。2015年成立的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是国台办授牌的首批十三个基地之一。截至2023年6月,基地已有212个台湾项目落户,成功举办超过330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交流活动。接下来,东莞市将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帮助台湾人才在莞就业创业、扎根发展。一是强力释放人才政策红利。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莞就业的中国台湾籍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缴纳的超过收入15%部分的纳税进行补贴。全面实施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本科生及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研发人才引进培养等系列人才政策,给予重点行业领域特色人才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和35万元生活补助,给予技能领军人才最高600万元购房补贴和30万元生活补贴。二是搭建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以《东莞方案》出台为契机,帮助更多台湾医疗、电子信息等领域专业人才在东莞找到发展机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动更多台湾地区医师办理短期行医执业注册。创新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运作模式,建设更多创新创业载体,为台湾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打造大湾区一流的优质人才服务。完善优才卡管理,依托市优才服务中心,为台湾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公共服务。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开展“人才周末”等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台湾人才来莞发展。依托东莞市台协青年委员会等平台,加强与“台二代”交流对接,支持引导在莞台企接续经营、转型升级,进一步坚定他们扎根大陆的信心决心。
吕成蹊表示,接下来,东莞将以《东莞方案》实施为契机,在巩固提升以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将以更大力度优化台胞、台企安居乐业的优良环境,深入推进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政务服务等领域的便利化应用,积极引导台胞更加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事业,全力支持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广大台胞共同续写两岸一家亲的血脉深情。(记者 张诗雨 实习生 王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