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今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兴国镇为巩固“清底排查 + 普法宣讲”工作成效,进一步筑牢村、社区金融安全防线,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推出“信用积分 + 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将非法金融活动防治融入基层治理脉络,推动形成“人人识诈、户户拒非”的乡镇金融生态。
该镇构建了防治非法金融活动新机制。建立“金融信用积分”管理体系,借鉴康坡村“信易 +”创新经验,镇综治办联合农商行、派出所制定《村民金融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将“参与反诈宣传、举报可疑线索、拒绝非法集资”等行为纳入积分范畴。村民可凭积分兑换农资补贴、政务服务优先权等权益,促使“守金融信用”成为村民日常行为自觉。同时,推行“网格 + 信用”双轨管理。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网格,网格员化身“金融信用辅导员”,通过“入户走访 + 线上打卡”方式,建立村民金融信用档案,形成正向激励主动参与的良性循环。
为多维度织密金融反诈宣传网,兴国镇组建了由乡贤、村社区干部、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构成的宣讲团。他们将非法金融案例作为宣传资料和反面典型,在集镇赶集日、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金融反诈大宣传活动,现场演示虚假APP诈骗、养老投资陷阱等典型场景。此外,通过村广播、公示栏宣传反诈拒非事迹,形成示范一户、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
信用赋能还筑牢了风险防控屏障。该镇建立“信用预警 + 快速响应”机制,依托公安部门信息网络平台,对频繁参与高风险金融活动、被举报涉诈的村居民启动信用预警,由网格员联合民警上门核查劝阻。同时,推动信用修复暖心服务,对误信诈骗信息但未造成实际损失的村民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参加金融知识培训、参与反诈志愿活动等方式加强其反诈意识,既强化教育引导,又避免“一棒子打死”。
从被动防范到主动治理,兴国镇将信用体系建设与非法金融防治深度融合,让信用有价成为乡村金融安全的防护盾。下一步,该镇将拓展“信易 + 金融反诈”应用场景,推动信用积分与更多民生服务挂钩,为乡村振兴注入“诚信防非”的坚实力量。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